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來自中文百科,文化平臺
跳轉至: 導航、 搜索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第四批 第五批 第六批 第七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英語:China'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現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評定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通常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一起公布。這些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聚落形成和歷史演變過程,展示著優秀傳統建筑風貌和優秀建筑藝術,是建造技藝和民族風情的真實載體。

  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先人留下了眾多的歷史小城鎮、村落,它們是區域傳統文化、民俗風情、建筑藝術的物化檔案,記錄了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脈絡,是寶貴的遺產。但是在近年來中國城鎮化快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不少歷史文化村鎮在進行經濟發展和大規模建設過程中,忽略了對歷史建筑、空間結構布局和文化脈絡的科學保護,不同程度地對歷史文化村鎮的傳統風貌造成破壞,有的造成了建設性破壞,有的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為避免這種不良現象的繼續蔓延,更好地保護、繼承和發展優秀歷史文化遺產,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首次將歷史文化村鎮保護納入法制軌道,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于2003年10月公布了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國務院2008年頒布了《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注:下面村名后括號里的數字是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批次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

北京


天津


河北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山西晉城市北留鎮皇城相府

山西


遼寧


吉林


內蒙古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黟縣宏村風景區南湖景點

安徽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福建培田古村

福建


江西


山東


河南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海南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陜西韓城市:黨家村建筑——村內建有看家樓,高10余米,為磚砌方形三層閣式建筑,是防御設施性質的了望樓,登臨其上可以了望全村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麻扎村

新疆


參考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