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縣紅棗
臨縣紅棗,山西省呂梁市臨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2013年12月23日,《質檢總局關于批準對戎子酒莊葡萄酒等產品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告》(2013年第175號)批準)
臨縣紅棗個大核小,皮薄肉厚,經農業部果品及苗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鑒定,含有15種氨基酸、10種維生素和14種微量元素,鮮棗維C含量是蘋果的60倍,是柑橘的10倍,特別是富含具有抗癌保健作用的環磷酸腺苷,有“果中之王”的美譽。
西周時期,臨縣黃河沿岸就有大片棗園。唐宋后,因為棗樹耐旱,被譽為“鐵桿莊稼”,被人們移植到湫水河東岸而使臨縣大部分地方都有了成片的棗林。
產品特點
臨縣紅棗核小、皮薄、肉厚飽滿,大小均勻、完整,質細味甘,酸甜適口,手握互不粘連。理化指標:總糖(葡萄糖計)≥60%,含水率≤25%,可食率≥80%,環磷酸腺苷≥10毫克/100克,鈣≥60毫克/100克,硒≥2微克/100克,鉀≥620毫克/100克。
產地環境
臨縣屬黃土丘陵溝壑區,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是呂梁山地向黃河峽谷的延續。地貌大致為:東北部土石山區,中部大面積黃土丘陵區,西部黃河沿岸丘陵基巖裸露區,湫河兩岸中間河谷區。境內山巒起伏、墚峁連綿、溝壑縱橫、地表支離破碎。全縣共有大小山頭9400余個,溝道3.3萬余條,地貌比例大致是五山四溝一分平。
臨縣地處中緯度地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受季風影響,一年內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風少雨,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秋季較為溫涼濕潤,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因地勢特征,形成東北寒涼,西南熱暖的明顯氣候差異,總的情況是:氣候溫和、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適宜種植紅棗。
地理標志
產地范圍
臨縣紅棗產地范圍為山西省臨縣現轄行政區域。
專用標志使用
臨縣紅棗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山西省臨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山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準后予以公告。臨縣紅棗的檢測機構由山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木棗、駿棗、牙棗。
二、立地條件
產地范圍內海拔673.6m至1923m,土壤類型為沙土、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土層厚度≥40cm,pH值5.5至8.2,總含鹽量≤0.3%?!?
三、栽培管理
1. 苗木繁育:采用根蘗和酸棗為砧木嫁接繁殖。
2. 栽植密度:栽植密度≤100株/667㎡(畝)。
3. 施肥:腐熟有機肥≥1000㎏/667㎡(畝),落葉前后至次年萌芽前一次性施入。
4. 整形修剪:以小冠疏層形、單軸主干形樹形為主,冬季修剪與夏季修剪相結合。
5. 提高坐果率措施:采用棗頭摘心和棗園放蜂等措施。
6.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采收
10月中旬,果實全紅,完熟期采收。
五、制干
自然風干或烘干。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核小、皮薄、肉厚飽滿,大小均勻、完整,質細味甘,酸甜適口,手握互不粘連。
2.理化指標:總糖(葡萄糖計)≥60%,含水率≤25%,可食率≥80%,環磷酸腺苷≥10mg/100g,鈣≥60mg/100g,硒≥2ug/100g,鉀≥620mg/100g。
3.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