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回頭
二回頭,潛江名菜。傳說是清道光年間潛江黃場劉道金師傅創制的一道菜,主要原料是黃鱔。因為味道特佳,成為潛江一道名菜。特色是魚酥、肉嫩,湯純,回味無窮,熱吃最鮮。
最早制作此菜的廚師劉道金,見蒸熟的蟮魚尤其是走油后兩頭翹起,如前所說的馬鞍形,便根據這卷翹狀,取名為二回頭。
烹飪方法
制作材料:
主料:鱔魚500克
調料:小蔥10克,鹽2克,姜5克,醬油15克,大蒜(白皮)5克,醋10克,胡椒粉1克,味精2克,黃酒3克,豬油(煉制)70克
制作方法:
- 將鱔魚治凈,用精鹽、黃酒、蔥段、姜片、濕淀粉碼味;
- 碼入味后擺放盤中上籠用旺火蒸半小時出籠;
- 炒鍋置旺火上,倒入熟豬油,燒至八成熱時投入鱔魚,用勺推動炸至黃亮撈出瀝油;
- 瀝油后改刀成5 厘米長的條,扣入碗內;
- 再上籠用旺火再蒸半小時出籠反扣在盤中;
- 原炒鍋留油,下姜末、蒜末、精鹽、醋、醬油、胡椒粉、味精,倒入高湯150毫升稍燴;
- 用濕淀粉勾芡淋上熟豬油,撒上蔥花,澆在蒸好的鱔魚盤中即成。
提示:
- 黃鱔須選中等大小的為最佳;
- 蒸時用旺火,不要太長時間;
- 此菜鱔魚蒸兩次,下鍋油炸時要保持魚的平正,不要卷曲和粘連;
- 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熟豬油1000克。
相關民間傳說
二回頭是潛江傳統名菜。據傳,清朝末年,潛江黃家場有一家小酒館,本小利微,生意清淡,一到傍晚,店鋪便早早關門。一天,有個秀才飄然而至,進入店堂呼喚上酒菜。這時店里只剩下一盤制好未賣的鱔魚,因天氣熱怕壞了,放在籠里蒸著。便將這盤鱔魚再入鍋走油端上應付。沒想到客人食后連稱“美哉,美哉!”問其菜名,店主答道“二回頭”。欲請客人再次光臨。秀才聽罷,向主人索筆求墨,借助酒興,面壁而書:“妙哉二回頭,客去不須留。異香隨風走,何日再回頭?”也有記為“妙哉二回頭,香嫩且滑口,今日喜嘗新,歸去再回頭?!毕⒉幻劧?,食客慕名而來。從此小酒館興旺起來;
營養價值
鱔魚,夏秋品質為最優,其肉厚刺少,含組氨酸較多,故烹制時鮮汁濃郁。但死鱔不宜食用,因其死后,所含組氨酸轉變成組胺,具有毒性。鱔魚營養豐富,每100g肉含蛋白質18.8g、脂肪0.9g、鈣38mg、磷1.50mg、鐵1.6mg、尼克酸3.1mg、核黃素0.95mg。其食用方法多樣,既可溜、燒、煸,也可炒、爆;既可制作高檔菜肴,也可制作家常小炒。
中醫認為其肉味甘,性溫,可補五臟,療虛損,除風濕,強筋骨,可治體弱消瘦、濕熱身癢、腸風痔漏和下肢潰瘍等癥,現擷取在荊楚一帶做的較多的鱔魚肴,以饗讀者。
所屬菜系
所屬菜系:湖北菜,簡稱鄂菜。鄂菜以“咸鮮”味為本,講究嫩、柔、滑、爽,善烹河鮮,以蒸菜馳名,富有濃厚的江南水鄉特色。湖北省,位于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境內河網交織,湖泊密布,是全國淡水湖泊最為集中的省份,素稱“千湖之省”。漢江與洞庭水系人江之處,古代稱之為“云夢澤”。 《墨子?公輸》篇中指出:“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魚、鱉、黿、鼉為天下富?!钡~鮮資源豐富,古已聞名于世。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里就有“豈有食魚,必河之魴”的記載,這里提到的魴,俗稱編魚,也叫團頭魴,即武昌魚。鄂西山地神農架原始大森林,海拔3000米以上,相傳是上古三皇之一神農氏嘗百草的地方,人稱“綠色寶庫”,野生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優越的地理環境,豐饒的物產,為湖北菜系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正是“兩江育荊楚,鄂饌巧烹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