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板鴨

來自中文百科,文化平臺
跳轉至: 導航、 搜索
中國地理標志產品數據庫-標題.png

共青城板鴨,江西省共青城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8年3月14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質檢總局關于批準對燕潮酩酒等24個產品實施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告》(2018年第33號)批準)

產地范圍

共青城板鴨產地范圍為江西省共青城市茶山街道、甘露鎮、金湖鄉、江益鎮、蘇家垱鄉、澤泉鄉現轄行政區域。

專用標志使用

共青城板鴨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共青城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江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準后予以公告。共青城板鴨的檢測機構由江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要求

1. 原料鴨:

(1)品種要求:選用共青城板鴨保護區范圍內非疫區的雜交花鴨。

(2)飼養規程:

飼養方式:圈養與放養相結合。

飼料:以稻谷、田螺為主,40天之前飼喂配合飼料,40天之后采食稻谷與田螺。

育肥:每年寒露至立冬期間選擇經過畜牧部門檢疫合格的90至100日齡,公鴨體重1.25千克至1.75千克,母鴨體重1.5千克至2千克的健康肉蛋兼用型雜交花鴨,按公母,大小分欄飼養,育肥28天。

(3)環境安全要求:原料鴨的飼養環境、疫情疫病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

2. 其他原料:用水、用鹽需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規定。

二、加工

加工時間應在寒露至第2年立春前。

1. 工藝流程:選鴨、宰殺掛鉤、浸燙脫毛、割腳翅、拉雜、搓鹽、碼缸腌制、浸泡漂水、繃板定型、撿板穿繩打篙進架。

2. 工藝要求:

(1)選鴨:原料鴨必須是共青城域內養殖的雜交花鴨,齊毛后體重在2至3公斤。

(2)宰殺掛鉤:宰前斷食18至20小時,并進行宰前檢驗。宰殺后放盡余血。

(3)浸燙脫毛:燙毛時應逐只進行,放入溫水水中浸泡。浸泡后脫去大毛,然后放入食用石蠟池中,浸蠟后撈出去蠟,用鑷子摘凈小毛。

(4)割腳翅:割去鴨腳和鴨翅。

(5)拉雜:檢驗后破膛后取出內臟,將腹腔中的所有殘留肋膜、血筋、腹膜等全部摘凈,清除肛門口殘留腸頭等。

(6)搓鹽:使用食鹽在工作臺上反復翻揉,使食鹽均勻地粘滿各部,滲入到鴨肉中。

(7)碼缸腌制:搓鹽后依次碼在缸中,經腌制8至10小時后取出。

(8)浸泡漂水:把疊在缸中的鴨子取出,用水洗凈鴨身,沖去表面雜質。

(9)繃板定型:手工定型,把鴨體揉成桃圓形,將頭統一彎右側。

(10)撿板穿繩打篙進架:將排好坯的鴨子以20只為一組,依次掛在曬架內,日曬夜露,最好是霜打。這樣經過10至12天即為成品,如遇到天氣陰雨回潮時應延長一些晾掛時間。

三、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扁平狀呈桃圓型,肌肉緊實,皮薄肉嫩,體表光潔無小毛,表皮完整無破損,呈黃白色或乳白色,腹腔內壁干燥、肌肉切面呈玫瑰紅色。

2. 理化指標:

水份 ≤35.0%

食鹽(以NaCl) ≤6.0%

蛋白質 ≥25%

脂肪 ≤35.0%

酸價(以KOH計) ≤1.6 mg/g

3.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