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紅鯉

來自中文百科,文化平臺
跳轉至: 導航、 搜索

興國紅鯉,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特產,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是產自江西興國的特有品種,與婺源縣“荷包紅鯉魚”、萬安縣“玻璃紅鯉魚”并稱“江西三紅”。

興國紅鯉具有背寬肉厚、肉質鮮嫩、生長快、食性廣和抗病性強等優點,其經濟價值較高,既可食用、也有觀賞價值。

“興國紅鯉”這個名稱最早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末,當時國內部分省市到興國引種,為區別江西其他地方的紅鯉,特將興國引進的紅鯉稱為“興國紅鯉”。1975年,“興國紅鯉”這個名稱正式見之于學術論文。興國紅鯉的養殖方法與其他鯉魚基本相同。全國各地都可養殖。其經濟價值較高,既可食用、也有觀賞價值。

興國紅鯉
興國紅鯉
興國紅鯉

興國紅鯉魚是馳名全國的淡水魚類優良養殖品種。據史志記載,興國自唐朝開始就盛產紅鯉魚。興國縣城西北隅的瑤崗背村,呂、郭、杜、陳等姓氏族居,世代皆以人工培育紅鯉為業。據定居最早的呂氏族人說,他們是“平固侯”呂僧珍的后裔,一千多年前,先祖從河南開封遷來,從事培育純種紅鯉魚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興國紅鯉頭呈三角形,遍體通紅,背頂部鮮艷美觀,兩側金黃,體形寬大,背部肉厚,口端有一對觸須,眼較大,運轉生動,頭頂最鮮艷的部分有塊墨色,平添了幾分風韻,真可謂天工造化。故而又有“金獅紅鯉魚”的美稱,有著很高的觀賞價值。1958年間,國家有關部門特地將其引入天安門御河中放養,供游人觀賞。

興國紅鯉魚繁殖率高,產卵季節早,數量多,持續時間長;且抗病力強,適應性廣,對水域環境要求不高;只要無致病毒水,都可放養。尤為難得的是,它食性雜,餌料來源廣,如草魚糞便、有機碎屑殘渣、植物種子、浮游生物乃至底棲動物如螺螄、蚌殼等均能吞食,既可就地取材,又能清掃池塘,生長速度極快。

興國紅鯉魚肉質細嫩,含油脂及多種氨基酸,營養豐富;還具有補氣、養血、安胎、止咳之功效。尤其對婦女體質有獨到的滋補功效,是婦女受孕安胎的上等藥用食材。

興國紅鯉魚蘊含著獨特的客家文化內涵。鯉魚習性,喜歡在流動的清水中游動。每逢激流,便逆流跳躍而上,甚至懸空數尺飛越過去,民間素有“鯉魚跳龍門”的傳說;而其頭頂紅中的一抹墨色,更暗含“魁元高中”的寓意,歷來是吉祥、喜慶的象征,深受興國百姓推崇、喜愛。興國舊俗,每逢年節,家家戶戶都要在一條三四寸長的紅鯉魚脊鰭上,用彩色細線穿縛,吊在敬神香籃的提耳上,以供奉祖宗。過年時,供奉后的小紅鯉還要放回水缸,從除夕養到十五元宵。據說,在0—18℃內,它能離水4~5小時不死??梢娖渖κ嵌嗝吹念B強旺盛。

興國紅鯉魚因其優良品質,堪稱“國之瑰寶”。迄今為止,全國已有28個省市引種放養。為保護地方特產,國家設立了原產地標志,并將興國紅鯉魚列為“非出口魚種”,興建了專門的“興國紅鯉魚原種繁殖場”,開展了定向育種。

興國紅鯉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為江西省興國縣行政區劃范圍內的所有水域范圍,包括江河、溪流、溝渠、水庫、池塘、水田等。即興國縣所轄的瀲江、長岡、鼎龍、城崗、楓邊、良村、崇賢、方太、高興、茶園、均村、永豐、隆坪、埠頭、龍口、社富、杰村、江背、東村、興蓮、樟木、古龍崗、梅窖、興江、南坑等25個鄉鎮所屬范圍的全部水域。地理坐標為,東經115°01′~115°51′,北緯26°03′~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