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
北齊是一個地方性政權,繼承了東魏所控制的地盤,占有今黃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蘇北、皖北的廣闊地區。同時與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南朝梁、南朝陳等。
北齊天保三年(552年)以后,北擊庫莫奚、東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屬匈奴族),南取淮南,勢力一直延伸到長江邊,這時北齊的國力達到鼎盛。北齊的農業、鹽鐵業、瓷器制造業都相當發達,是同陳、北周鼎立的三個國家中最富庶的。北齊繼續推行均田制,大體上與北魏相同,但也略有變化。例如,北齊取消了受倍田的規定,不過一夫一婦的實際受田數仍相當于倍田,北魏對奴婢受田沒有限制。北齊則按官品限制在300人至60人之間。另外還規定了賦稅。
北齊特別是其后期的統治者,自皇帝至各級官吏,多昏庸殘暴,狗馬鷹亦得加封官號,賦斂日重,徭役日繁,造成人力竭盡,府庫空虛。階級矛盾日趨尖銳,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更加表面化。承光元年(577),北齊為北周所滅。
577年,北齊亡于北周時,北周得州50、郡162、縣380,戶3032500,口兩千余萬。
>>> 中國歷史紀年表 >>> 北齊歷史,參見:北齊書?。?a href="/index.php?title=%E5%8C%97%E9%BD%90%E4%B9%A6%C2%B7%E7%9B%AE%E5%BD%95" title="北齊書·目錄">北齊書·目錄)
北齊世系
顯祖文宣皇帝-高洋 在位10年。渤海脩人,漢族。神武帝高歡次子。其父高歡(被迫尊為神武帝)、其兄高澄,巳專擅東魏朝政。550年五月,高洋代魏稱帝,國號齊。
廢帝濟南王-高殷 在位2年。文宣帝長子。以皇太子嗣位。560年被大丞相常山王高演(高洋弟)廢以為濟南王,次年被殺。
肅宗孝昭皇帝-高演 在位2年。高歡第六子,文宣皇帝高洋之母弟。560年廢高殷,8月即皇帝位于晉陽。次年9月出獵,馬驚墜地,尋病死。
世祖武成皇帝-高湛 在位5年。高歡第九子,孝昭皇帝高演之母弟。遵孝昭皇帝遺詔,于561年11月即皇帝位于晉陽。565年禪位于其子高緯,自稱太上皇。
后主溫公-高緯 在位12年。武成皇帝高湛之長子。565年四月,以皇太子受禪即皇帝位。576年傳位于太子高恒,自稱太上皇。577年北周陷鄴,高緯奔青州,為周師所俘,封溫公。十月被賜死。
幼主-高恒 在位1月。后主高緯長子。577年正月以皇太子即皇帝位。是月,北周陷鄴,帝出奔被俘,十月被賜死,在位僅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