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

來自中文百科,文化平臺
跳轉至: 導航、 搜索
南海地理位置及南海諸島

  南海拼音Nán Hǎi),又稱南中國海,是中國以南的陸緣海。南海在漢代、南北朝時稱為漲海、沸海。唐代以后逐漸改稱南海。中國采用南海作官方名稱,但近代有人從英語“South China Sea”翻譯為南中國海,“南?!迸c“南中國?!眱蓚€名稱在民間皆有使用。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則均稱之為南中國海。南海位于廣東、海南、廣西臺灣以南,菲律賓群島以西,南蘇門達臘和加里曼丹以北,越南馬來半島以東。南海被中國大陸、臺灣島、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及中印半島所環繞,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南海為世界第三大陸緣海,僅次于珊瑚海阿拉伯海,面積約356萬平方公里,約等于渤海、黃海東海總面積的3倍,平均水深約為1,212米,最深處為中部的深海平原,達5,567米左右。南海海域中有超過200個無人居住的島嶼巖礁。除了是主要的運輸航線外,南海據信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南海海域牽涉到許多國家的利益,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地區。

  在國際水文局的定義中,南海為東北—西南走向,其南部邊界在南緯3度,位于印尼的南蘇門達臘和加里曼丹之間,北邊至中國大陸,東北至臺灣本島,東至菲律賓群島,且包含呂宋海峽西半側,西南至越南與馬來半島,通過巴士海峽、蘇祿海馬六甲海峽連接太平洋印度洋。整個南中國海幾乎被大陸、半島島嶼所包圍。

  南海為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重要航道,四周大部分為半島和島嶼。南海地處低緯度地域,屬于熱帶深海。南海海水表層水溫較高從25℃到28℃左右,年溫差3℃到4℃,鹽度為35‰,潮差平均2米。匯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韓江以及中南半島上的紅河、湄公河湄南河等。中國在南海中的重要島嶼海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四大群島以及黃巖島等。

  >>> 中國四大邊緣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南海還可以指:

 ?。?)南海區,中國廣東省佛山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

 ?。?)秦朝平定嶺南之后,在嶺南所設的三郡之一,主體范圍在今天的廣東省境內;

 ?。?)南海道,日本五畿七道之一;

 ?。?)南海(月球),月球的月海之一。

概述

  南海是古代中國的一個地理海域概念,不同歷史年代南海這個地理海域概念和范圍是不同的,遠在古代,中國古代人就知道了西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等海域。但是,在中國古代對各海區的名稱使用混亂。 在先秦時代,中國古代人的地理知識有限,但是,已經認識到中國是天下的一部分,天下雖大,不如海洋大,海洋環抱著陸地。那時的中國古代人已有了“南?!备拍?,即指中國南方海洋及附近洋面。隨著航?;顒釉黾?,對中國周圍的海洋有了進一步認識?!澳虾!边@一地理概念覆蓋的地理范圍更為廣闊,除了指中國南方海洋外,也指東南亞和印度洋東部海域。

  到了唐代,中國古代航海家在“南?!边@一地理概念外,又增加一個新的地理概念:“西南?!?,它泛指今日印、巴大陸南部海域,還包括了今日阿拉伯海。 應該指出的是“南?!?、“西南?!本且灾袊就翞榛鶞?,以中國本土為觀察中心點,其地理坐標中心是中國,它們都是中國古代航海家——舟師命名的。

南海周邊國家和地區

  從北部順時針方向:中國大陸 臺灣 菲律賓 馬來西亞 文萊 印度尼西亞 新加坡 泰國 柬埔寨 越南

地理

位置

  從東海往南穿過狹長的臺灣海峽,就進入洶涌澎湃的南海了。南海是中國最深、最大的海,也是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陸緣海。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沖,在經濟上、國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南海位于中國大陸的南方。南海北邊是中國廣東、廣西、福建和臺灣四省,東南邊至菲律賓群島,西南邊至越南和馬來半島,最南邊的曾母暗沙靠近加里曼丹島。浩溯的南海,通過巴士海峽、蘇祿海和馬六甲海峽等,與太平洋和印度洋相連。它的面積最廣,約有356萬平方公里,相當于16個廣東省那么大。我國最南邊的普母暗沙距大陸達2000公里以上,這要比廣洲到北京的路程還遠。南海也是鄰接我國最深的海區,平均水深約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處達5567米,比大陸上西藏高原的高度還要大。

  南海四周大部分是半島和島嶼,陸地面積與海洋相比,顯得很小。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于北部,主要有珠江、紅河、湄公河、湄南河等。由于這些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海闊水深的南??偸浅尸F碧綠或深藍色。南海地處低緯度地域,是我國海區中氣候最暖和的熱帶深海。南海海水表層水溫高 (25℃~28℃),年溫差小(3℃-4℃),終年高溫高濕,長夏無冬。南海鹽度最大(35%),潮差2米。南海的自然地理位置,適于珊瑚繁殖。在海底高臺上,形成很多風光綺麗的珊瑚島,如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南海諸島很早就為我國勞動人民發現與開發,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海水產豐富,盛產海龜、海參、牡蠣、馬蹄螺、金槍魚、紅魚、鯊魚、大龍蝦、梭子魚、墨魚、魷魚等熱帶名貴水產。

地形地貌

  南海海底地形復雜,主要以大陸架、大陸坡和中央海盆三個部分呈環狀分布。中央海盆位于南海中部偏東,大體呈扁的菱形,海底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大陸架沿大陸邊緣和島弧分別以不同的坡度傾向海盆中,其中北部和南部面積最廣。在中央海盆和周圍大陸架之間是陡峭的大陸坡,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南海海盆在長期的地殼變化過程中,造成深海海盆,南海諸島就是在海盆隆起的臺階上形成的。其東沙群島位于北部陸坡區的東沙臺階上;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則扎根于西陸坡區的西沙臺階和中沙臺階上;南沙群島形成于南陸坡區的南沙臺階上。西南中沙群島共有大小島礁200多個,一般按照它們在海面上下的位置分為五類:島是露出海面、地勢較高、四面環水的陸地。島的形成時間較長,陸地形狀不易受臺風吹襲而變形,面積相對較大,一般有植物生長。中國西南中沙群島的島嶼屬于海洋島,有珊瑚島(沙島、巖島)、火山島之分。沙島是由珊瑚碎屑、貝殼碎屑和其他沙粒堆積在珊瑚礁礁盤上,日積月累而形成的珊瑚沙島,西南中沙群島絕大部分是這一類島嶼,巖島是由珊瑚沙巖和珊瑚石灰巖結成的堅固的珊瑚巖島,西沙群島中的石島就是一個典型的巖島?;鹕綅u是由海底火山噴發物質堆積而成的島嶼西沙群島中的高尖石是南海諸島中唯一的火山島,上述的島嶼在中國漁民中稱之為“峙”、“峙仔”。 沙洲是已經露出海面的陸地,一般不被海潮淹沒,只是臺風和大潮時才被淹沒。沙洲的外形不穩定,面積較小,由于受潮水沖刷,植物很少生長。沙洲和沙島一樣,是由大量松散的珊瑚碎屑、貝殼碎屑和其他泥沙堆積在礁盤上而形成的。沙洲和沙島的區別在于:形狀穩定與否,離海面高低,面積大小,植物多寡等。中國漁民一般把兩者都稱為“峙”“峙仔”或“沙帽”,亦稱沙洲為“沙仔”。暗礁也稱礁,是接近海面的珊瑚礁體。漲潮時多數被淹沒,退潮時多數可露出水面。有巨大礁盤的暗礁,經過地殼上升的作用,或者經過海浪的沖積,是形成沙洲的良好地點。中國漁民稱之為“線”、“沙”、“鏟”等等。暗沙是淹沒在水下的較淺的珊瑚沙層或珊瑚礁灘,海水最低潮時也露出水面,也可以說它是水下的珊瑚沙洲。中國最南的領土曾母暗沙就是這一類的沙洲,它的面積有2.12平方公里,最淺處僅有17.5米。中國漁民把暗沙稱為“線排”、“沙排”。暗灘也稱灘,是隱伏在水面以下較深處的珊瑚礁灘地。暗灘由海底突起,灘面呈廣闊平坦的臺狀,偶有礁墩向上隆起,甚至上升到海面附近。中國漁民稱之為“廓”。

氣候

  南海和南海諸島全部在北回歸線以南,接近赤道,屬赤道帶、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其氣候特征是:   

氣溫

  由于接近赤道,接受太陽輻射的熱量較多,所以氣溫較高。年平均氣溫在25—28℃。最冷的月份平均溫度在20℃以上,最熱時極端達33℃左右。氣溫雖高,但有廣闊的海洋及強勁的海風調節,并無酷熱。一年中氣溫變化不大,溫差較小。冬季來自蒙古高原的冷空氣進入南海時,勢力已大大減弱,對南海諸島的氣候的影響不大,冬季仍似初夏,正所謂“四時皆夏”,同時,南海表層海水溫度也較高。北部23—25℃,中部26—27℃,南部27—28℃;且季節的變化也不大。

雨量

  廣闊的南海和西太平洋有豐富的水汽來源,大量水汽受各種各樣條件的作用形成豐沛的降水。其中臺風雨約占三分之一。南海諸島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以上。但是雨量的季節分配不均勻,具有集中于夏半年的特點。如西沙群島的永興島年降雨量1392毫米,而在6—10月的降雨量卻達1040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七成多。

季風

  南海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非常明顯,每年10月以后,從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來的冬季氣流不斷奔向中國南方海洋。所以南海與南海諸島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盛行東北季風;每年4月開始,南海與南海諸島轉而受熱帶與赤道海洋氣團的影響,5月至9月盛行西南季風;4月和10月是季風轉換時期。受其影響,南海的海流也有明顯的季風特點,夏天流向東北,冬天流向西南。

臺風

  南海諸島在夏秋兩季還常受臺風影響。這些臺風七成來自菲律賓以東的西太平洋面和加羅林群島附近洋面,三成源自南海的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附近海面。進入南海的臺風對南海諸島的影響非常巨大。臺風風力狂虐,裹挾暴雨,掀起巨浪,往往對海上航運、海上生產和海島建設造成一定的災害。但是,臺風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它使南海諸島、海南島以及中國東南大部分地區上空形成豐沛的降水過程,對解除干旱或緩解旱象起很大作用。

資源

生物資源

  魚類魚類是海洋的重要生物資源。中國南海海洋魚類有 1500多種,大多數種類在西南中沙群島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主要有馬鲅魚、石斑魚、紅魚、鰹魚、帶魚、寶刀魚、海鰻、沙丁魚、大黃魚、燕鰩魚、烏鯧魚、銀鯧魚、金槍魚、鯊魚等。特別是馬鲅魚、石斑魚、金槍魚、烏鯧魚和銀鯧魚等,產量很高,是遠海捕撈的主要品種。西南中沙群島的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品質十分優良,而且盛產中國其他海區罕見的大洋性魚類。如:金槍魚、鯊魚等。魚類是人類食用的動物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現在世界人口消費的動物蛋白質,15%來自海洋。魚類還是醫藥、化工及特殊工藝品的重要原料。 海龜海龜是海洋中少有的幾種爬行動物之一。海龜有不同種類,一般指的是“綠蠵龜”。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海域,中國西南中沙群島是海龜的“故鄉”。每當4— 8月,大量的海龜隨著暖流從領近海域進入南海,在西南中沙群島的島嶼礁灘交配,爬上沙灘產卵。龜卵靠沙灘的溫度自然孵化出小海龜。成年海龜體長一米左右,重約100—200公斤。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肉和蛋都可食用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龜板可制成龜板膠,是較高級的營養補品。龜掌、龜血、龜油及龜臟都可入藥,對腎虧、肺藥、胃出血、肝硬化等多種疾病均有一定療效。長期以來,海龜是西南中沙群島的主要特產之一,年產量可達2000多只。八十年代開始,中國把海龜列為重點保護的海洋動物,禁止捕捉。使海龜得到很好的保護,繁殖和回游的數量急劇增多。有許多海龜還滯留在島嶼礁盤的越冬。海龜中還有一種很珍貴的品種,即玳瑁。外形與“綠蠵龜”相似,因其背甲鱗共有十三塊,俗稱“十三鱗”。鱗片質地優良,花紋美麗。光澤透亮,最是適宜制作珍貴的裝飾品。

  海參海參屬熱帶海洋中的刺皮動物。其營養價值與魚翅、燕窩齊名。是一種名貴的海產品。海參種類很多,全世界約40種海參可供食用,而西沙群島出產20種,西南中沙群島素以其種類多、分布廣、參體大、品質優良著名于世。其中以白乳參,烏乳參和梅花參最為珍貴。梅花參“參中之王”,為著名的大形食用海參。大者體長一米有余,重二、三十斤。加工成干品后肉厚脆嫩,燉食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營養豐富,滋補性非常顯著。海貝海貝屬軟體動物,種類繁多。西南中沙群島分布約有250多種。按照用途可分為食用貝和觀賞貝兩大類。食用貝產量較大的有大馬蹄螺、籬鳳螺、歷來磲等。大馬蹄螺也稱“公螺”,分布廣闊,較易捕撈,產量很高,肉肥鮮美,是重要的經濟貝類?;h鳳螺產量也很可觀,分布在淺水礁灘上,人們垂手可得,制成干品,肉味與營養均屬上乘?!昂X愔睢币獢党岉?,也作“車磲”,俗稱“蚵”、“大蚵”,大者如盆,重達數百斤。以大者為佳,肉質鮮美,已屬佳品,其閉殼?。ㄋ追Q“蚵筋”)更是海產天然食品中的極品,食吃時撕成細條絲狀,一絲入口,久嚼不爛其味的尤鮮。每公斤售價至近千元。 由于南海屬于熱帶海洋,適于珊瑚繁殖,海底高臺處形成珊瑚島,南海諸島的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均為珊瑚島嶼;水產主要為海龜、海參、金槍魚、紅魚、鯊魚、大龍蝦、梭子魚、墨魚和魷魚等各種熱帶海產。南海的金絲燕用海藻和唾液做巢,這種巢就是珍貴的滋補品燕窩。南海海底石油與天然氣蘊藏豐富,據初步估算海底石油蘊藏量達二百億噸。

海鳥資源

  在西南中沙群島大部分島嶼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四時如夏,島嶼周圍廣闊的海面上有豐富的海洋食料,吸引著大批的島類在這里繁衍生長。分布在各個島嶼上的鳥類共計有六十多種。比較常見的有白鰹鳥、軍艦鳥、海鷗、藍翡翠鳥、銹眼鳥等等。 白鰹鳥,體形以鴨,成鳥重約二、三斤,周身潔白,當地人稱為“鳥白”;兩翼較長,頗善飛行,在海上覓食早出晚歸,飛行很有規律,漁民們根據其飛行方向可確定航行路線和島嶼位置,故把這種鳥稱為“導航鳥”。它們大部分聚集在西沙群島的東島(也稱“鳥島”),與麻楓桐樹相互依存。1981年東島被劃為白鰹鳥自然保護區,使鳥類及其生長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據估計,現在東島有白鰹鳥約三萬只。每逢鳥類早出晚歸之時,東島上空成千上萬只白鰹鳥穿梭飛行,白茫茫一片,遮天蔽日,煞是壯觀。海鳥可供食用、藥用,還可以制成標本工藝品供觀賞,是一種可觀的資源。大量的海鳥在各島嶼上留下豐富的鳥糞,千百年來堆積成厚厚的鳥糞層,有的島嶼竟厚達一米以上,儲量十分豐富。鳥糞土富含有機質、氮、磷、鈣質等,是一種很好的天然肥料。

植物資源

  西南中沙群島島礁陸地總面積不過10多平方公里,但是由于氣候適宜、雨量充沛,生長著200多種高等植物。其中人工栽培的植物近50種。島上植物具有耐鹽、耐高溫、耐旱、喜鈣、嗜肥的特征。在形成時間較長和面積較大的幾個主要島嶼上,都生長有茂密的樹林。一般以麻楓桐樹組成的純林為主,稱為“熱帶海島型常綠林”。麻楓桐樹,樹高10米左右,胸徑30—50厘米;樹枝橫生,粗大短壯,從根部到樹頂都可生長葉子,葉色淡綠帶白,故又名“白避霜花”,麻楓桐樹往往叢生在一起,長成森林。對海鳥來說,枝權較多,易于筑巢,且樹要茂密可抵御風雨。是白鰹鳥和其它海鳥的主要棲息場所。 在島嶼上,到處可見一種長成一簇簇、密不透風、蔥綠欲滴的灌林叢林,這就是草海桐。也稱“羊角樹”。屬熱帶常綠灌木。草海桐多生長的珊瑚石沙地或瘦脊的沙灘上。有些島嶼上,拆枝插地就能生長,密密麻麻,幾乎覆蓋整個島嶼。草海桐的生長對保護島嶼的沙灘、改善島嶼生態環境起到很好的作用。人工栽培的植物也不少,樹木類都與海南島的樹種有關。典型的有椰子樹和木麻黃。椰子樹,樹高20—30米,挺拔秀麗,不怕烈日,喜沐海風,非常適合在各島嶼種植。海南島的漁民在很早以前就將椰子樹移植到過往的島嶼上。高聳的樹冠可作為海上航行的標志,長成的椰子果又可作為果實收獲?,F在,在有植被的每個島嶼上都有椰子樹生長,有人群居住和漁民們經常過往的島嶼上更是蔚然成林,郁郁蔥蔥,碩果累累。木麻黃,樹高10多米,由于易于栽培,生長迅速,是各島嶼主要的海岸防風林,栽培較多的樹木還有苦楝、土批把、南洋杉、桉樹等等。另外,各島嶼還種植有各種熱帶水果、部分糧食作物和多種蔬菜。

礦產資源

  西南中沙群島海域的海底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巨大。中國地質學家認為,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盆地是南海石油和天然氣開發最好的地區之一。蘊藏量約200億噸,有“第二波斯灣”之稱。同樣,西沙群島、中沙群島的水下階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積物披復,這些沉積物與中國北部灣、海南島的新生代沉積物有密切的聯系。因此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氣產地。

  海底資源還包括有各種金屬礦產資源,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海洋開發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島海底資源有著非常廣闊的開發前景和巨大的利用價值。西南中沙群島島礁上績麗的熱帶海島環境和海域中波瀾壯闊的自然景色開發海洋旅游的潛在資源?,F代科學還發現海洋蘊藏巨大的潮汐能、波能、溫差能、密度差能、壓力差能等海洋動力資源,若能科學地加以利用,其社會和經濟效益將不可估量。

資源保護

  西南中沙群島開發的歷史極其漫長。很早以前,中國人民就懂得在經營、開發島嶼和利用海洋資源時,加以相應保護。例如,在諸多島嶼礁灘上種植的林木、放養繁殖的各種陸生動物,給海島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我們的祖先留給后代的寶貴遺產。新中國成立后,西南中沙群島的海洋環境、自然資源的保護工作得到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和鼎力支持。就目前來說,西南中沙群島的島嶼礁灘及其海域的環境就得到很好的保護。但不容忽視的是,海洋捕撈和海島開發出現的一些不端行為,給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海洋污染從濱海向深海蔓延的趨勢;同時,遠海航運、深海開發產生的廢棄物質也不同程度地影響到海洋的自然環境。為了更好地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中國政府及廣大海洋工作者不斷加強海洋的研究與保護,不斷強化海洋保護措施。在西南中沙群島,現劃定的自然保護區和設立的保護項目主要有:

  東島白鰹島自然保護區。白鰹鳥,全身潔白,漁民們稱為“鳥白”。是西南中沙群島的主要鳥類。主要集中在西沙群島的東島。白鰹鳥頗善飛行,早出晚歸,飛行方向隨季風變化很有規律,被漁民親切地稱為“導航鳥”。即可根據鰹鳥的飛行規律確定航行方向和島嶼位置。自古以來,在漁民中是禁止捕殺鰹鳥的1981年中國政府劃定東島為白鯉鳥自然保護區。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派出專人上島管理。駐島人員大量植樹造林,為鳥類提供棲場所,適風季或雨天,救助幼雛小鳥;并教育過往人員,保護鳥上生態環境和保護鳥類資源。

  現在,東島白鰹鳥自然保護區環境優良,鳥類生長繁衍如常。全島已有鳥類50多種,白鰹鳥達約3萬只,成為名符其實的海鳥的天堂。

  保護造礁珊瑚。人們通常所說的珊瑚,是海洋生物中一種低等動物——珊瑚蟲,屬于腔腸動物,它生長在鹽度正常、透明度好、水溫18℃以上、離水面較淺的熱帶海洋中。西南中沙群島海域有非常適宜珊瑚生長的環境,共有造礁珊瑚40屬,134種和亞種。珊瑚從海中獵取浮游動物、吸收營養、不斷地生長繁殖,并從身上分泌出一種石灰質,死亡留下它的石灰質外骨骼。珊瑚礁就是由這些細小的珊瑚經過幾百年、幾千年的沉積而形成島礁的。保護珊瑚,就是為珊瑚生長提供有利的繁殖環境和條件,促進各島礁環礁地形的發育。在西南中沙群島居民和流動漁民當中,保護造礁珊瑚已經形成長期的自覺行動。不向珊瑚礁盤上排放生產和生活廢水,保護海水清凈;不在珊瑚環礁的礁盤上踐踏或采集珊瑚。一直以來,西南中沙群島各島嶼礁灘的造礁珊瑚得到良好的保護。

  保護漁場魚類資源。捕撈業是西南中沙群島經濟發展主要產業,廣闊的海場和豐富的魚類,每年吸引大批各在漁民來島作業,由于中國遠海捕撈技術還比較落后,在西南中沙群島的漁場的浦撈量遠未超過魚類資源的再生能力。但是,大量的捕撈特別是某些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的集中捕撈,已經使魚類資源有了減少的趨勢,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重視。西南中沙群島水產漁政部門不斷加強對來島作業漁民的教育,不斷加強對漁場的行政管理,嚴禁濫捕濫殺,嚴禁在漁場炸殺、毒魚、電魚。

  保護海龜。海龜是少數幾種海洋爬行動物之一,是世界性保護的海洋動物。多年以來,中國政府就把海龜列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加以保護。嚴禁捕捉海龜,嚴禁買賣海龜,嚴禁拾取龜蛋,嚴禁破壞海龜長生海域和海島的生態環境?,F在每當夏季西南季風盛行時,隨西南暖流從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附近海區進入西南中沙群島的海龜愈來愈多,它們在各島嶼礁盤上交配,爬上沙灘產卵,許多還滯留在島嶼礁盤上越冬。

  保護幾種國家珍稀的海洋動物。在西南中沙群島,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以上幾種:

  紅珊瑚,屬腔腸動物類。同其他珊瑚一樣,終生水媳型,紅珊瑚由中膠層形成骨骼,骨質堅硬,顏色艷美,狀如繁枝之樹,出產極其稀少??勺鞲呒壯b飾品。

  庫氏硨磲,屬軟體動物類。殼大而厚,略呈三角形;殼面有高壟,壟上有重疊的鱗片。殼內光澤平滑。硨硬殼是古稱七寶之一,與金銀、琉璃、瑪瑙、珊瑚、琥珀、珍珠齊名。其肉可共食用,是為稀品。

  鸚鵡螺,屬軟體動物類。其殼甚大,平旋而無頂。表面灰白,內面具極美麗的珍珠光澤。棲息海底,夜間群游海中?,F為珍稀動物之一,己很難捕獲。

交通運輸

  散布在浩翰南海上的西南中沙群島,因其島嶼面積狹小,島嶼數量多,島上缺乏淡水等條件限制,各島嶼所需的生產物資、駐島軍民的生活用品以致于食用淡水都必須從遙遠的海南島或祖國大陸供應;同時,西南中沙群島出產的大量水產品也必須及時運往各地。所以,海上運輸任務十分艱巨。運輸量最大的是食用淡水和建設物資。西南中沙群島各島嶼雖然都可掘井汲取淡水,但是所含礦物質過高,大多只能用于洗滌而不能供人飲用。隨著駐島居民和來島人員不斷增多,使得淡水需求量越來越大?!埃ǖ┧扔唾F”在西南中沙群島是完全的事實。海島上經濟建設的發展,各種建設物資的運輸量也急劇增加。就拿一幢大樓的建設來說,包括水泥、鋼材、石磚、木材等等,甚至連建筑用的河沙和淡水(兩者島雖有但鹽分高)也要從島外運進來??梢院敛豢鋸埶f,西沙群島的樓房是從海南島用輪船“散裝”駁運過來的。 西南中沙群島的人們把海上運輸線視為“生命線”。當地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發展海上運輸。目前擔負主要運輸任務的是兩艘大型客貨輪,即“瓊沙輪”和“瓊沙2號輪”。兩艘輪船穿梭往返,把大批物資源源不絕地運往各島嶼。當地政府還鼓勵來島作業的大小漁船擔負一些零散物資,特別是島嶼與島嶼之間運輸任務。港口碼頭的建設速度很快。在海南島的清瀾和榆林港建有西南中沙群島的專用碼頭;位居各島嶼交通樞紐的永興島,其碼頭建有多個可停泊5000噸級以人輪船的舶位。主要島嶼都辟有漁港和建有中小碼頭,以適應生產和開發建設的需要。八十年代未,為了發展西南中沙群島經濟,國家投資在永興島建設了大型機場??善鸾?37型等大型客機。飛往西沙的航班采取不定期或包機的形式,經常有班往返于西沙,解決了部分來島人員和郵政信件的運輸任務。

海洋開發

  南海是中國最主要的海洋領域,中國制定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海南省管轄的海域約占我同海洋面積三分之二,資源十分豐富,在中國海洋經濟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就目前來說,大規模開發海洋資源尚受到我省經濟基礎和海洋開發能力的限制。但是,加快開發南海、建設海洋大省,已經成為我省700萬人民的共識,規劃在近期要使海洋經濟產值達150億元,遠期達1200億元。到2010年建成多元化、大規模、高科技的海洋經濟體系。這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

  南海,特別是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海洋資料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同時也是當今世界關注的熱點。我們要繼續堅持合理開發和保護海洋的基本原則,開發南海、建設海洋大省,一方面要強化海洋意識,實行有計劃、科學地開發和利用海洋;另一方面要加強海洋保護措施。包括擴大海洋自然保護區和設立新的保護項目,按照國際公約、協議,保護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還包括加強與國際組織、民間組織的聯系和合作,共同尋求保護海洋和合理開發海洋的科學方法。

  中國一貫奉行和平利用海洋的基本原則。南海是半封閉海,面臨與周邊鄰國劃分海洋邊界,特別是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劃界問題。中國政府一貫主張,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和現代海洋法,包括從1994年11月16日開始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和法律制度,通過和平談判,妥善解決有關爭端。爭端各方都應遵守國際法有關國與國關系的準則和有關和平解決爭端的原則,不使問題復雜化、擴大化。在爭端未解決之前,中國政府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