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紅毛鴨
來自中文百科,文化平臺
吉安紅毛鴨,江西省吉安市特產,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吉安紅毛鴨體型短圓、大小適中、緊湊、頸部粗短,毛色褚紅(公鴨深、母鴨淺,開產前深于產蛋末期),以肩背毛色棕紅,翅、軀干羽為淡紅色,部分個體頸部有白圈(頸部有白圈的毛色較淡),腹部體絨為灰白色,翅端主翼多有數根灰白色羽,公鴨喙為青黃色,母鴨喙為褐棕色,蹼桔黃色。皮板色澤白亮如玉、肉質香嫩,骨脆,肌纖維細,口感爽脆細膩,加工后香味濃郁。
吉安市是江西養鴨業較發達的地區,吉安紅毛鴨是吉安地方優良品種,不僅具有繁殖率高、成熟早、體型大小適中、肉質好、風味獨特及加工板鴨成型好、皮板白如玉、瘦肉型等優良特性,適宜加工也可鮮用,而且具有較強的抗病性和適應性。吉安市畜牧獸醫站對吉安紅毛鴨進行提純選育,在國內率先選出以加工板鴨為主要用途的地方優良鴨種,獲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并建立了紅毛鴨原種場,年可提供700萬羽種鴨。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準對“吉安紅毛鴨”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地域保護范圍
吉安紅毛鴨產于江西省中西部,贛江中游。地跨東經113°46′—115°56′,北緯25°58′—27°58′,主產區平均海拔876.4米,總面積19006.53平方千米,地域范圍主要分布于吉安市105國道沿線新干縣、吉水縣、峽江縣、永豐縣、吉州區、青原區、吉安縣、泰和縣、遂川縣和萬安縣。共10個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