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
來自中文百科,文化平臺
《周書》(漢語拼音:Zhou Shu;英語:History of Northern Zhou Dynasty),,二十四史之一,記載中國北朝宇文周歷史的紀傳體史書。唐令狐德棻、岑文本、崔仁師等撰。貞觀十年(636年)成書,有本紀8卷,列傳42卷,共50卷。北宋時已殘缺不全。今本每卷紀傳都有史臣論,而第18、第24、第26、第31、第32共5卷缺,應非原本。其中第31、第32兩卷全用《北史》補。第24、第26兩卷約用高峻《小史》所補,第24卷脫漏尤多。北周詔令文書多仿先秦文體,《周書》如實照錄。但書中敘事紀言往往華而失實,唐人劉知幾曾有批評。
令狐德棻(583~666),宜州華原(今陜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武德五年(622)任秘書丞時,建議修梁、陳、齊、周、隋五朝史。唐高祖采納其意見,但數年未能成書。唐太宗復令修撰五朝史,周史由令狐德棻及秘書郎岑文本、殿中侍御史崔仁師等承擔。
《周書》共五十卷,本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而史論多出于岑文本之手。貞觀十年與《北齊書》《梁書》《陳書》《隋書》同時進呈皇家。
《周書》文筆簡潔爽勁,清代史家趙翼說它“敘事繁簡得宜,文筆亦極簡勁”?!吨軙凡恢皇怯浭鑫魑杭氨敝芑食氖肥?,內容兼顧了同時代的東魏、北齊、梁與陳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對于帝位更迭、重大動亂,皆詳加載明,反映了當時中國歷史發展的大勢及紛繁的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