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弘正

來自中文百科,文化平臺
跳轉至: 導航、 搜索

  周弘正(496年—574年),南梁、南陳大臣。字思行,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東南)人。東晉光祿大夫周顗之九世孫。年十歲,通《老子》《周易》。 起家太學博士,遷丹陽主簿。知玄象,善占候。大同末年,預知侯景之亂。太平元年,授侍中,領國子祭酒,遷太常卿、都官尚書。陳霸先即位,授太子詹事,遷侍中、國子祭酒,授金紫光祿大夫,領國子祭酒、豫州大中正,累官尚書右仆射。太建六年(574年),卒于官,時年七十九。追贈侍中、中書監,謚號簡子。

生平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是晉光祿大夫周顗的第九世孫。祖父周颙,是齊朝的中書侍郎,領著作。父親周寶始,是梁的司徒祭酒。弘正幼年喪父,與弟周弘讓、周弘直都由伯父侍中護軍周舍撫養。

  周弘正那時十歲的時候就懂《老子》、《周易》,周舍每次與他談論總是感到驚異,說:“看你敏捷聰悟,精明事理而又發語驚人,將來必定會在我之上?!焙訓|裴子野非常賞識他并與他結交,還表示愿意將女兒嫁給他。

  十五歲那年,周弘正被召補為國子學生,隨即在國學里講解《周易》,儒生們都學習和撰述他的見解。他在三月入學,當年的十月就接受推薦參加對策考試,主管學校的官員認為他的資歷太淺,不同意他應試。博士到洽議論說:“周郎還不到二十歲,就獨自主講一經,雖說是諸生,但實際上卻可以當老師,他就不必參加對策考試了?!庇谑侵芎胝驮诩抑幸圆家律矸葜苯映鋈瘟撼奶珜W博士。

  晉安王擔任丹陽尹時,請他為主簿。后來從外任調往經歷任縣令,因母親去世而服喪離職。服喪期滿后,歷任曲阿、安吉縣縣令。普通年間,朝廷開始設置司文義郎這一官職,在壽光省當值,并任命周弘正為司義侍郎。

  連續升任為國子博士。當時在都城建康城西設立了士林館,周弘正在館里講學任教,朝廷和社會上的學術人士全都前去聽講。

  周弘正知識淵博,能看透一些微妙的跡象,善于從中預測吉兇禍福。大同末年,曾經對弟弟周弘讓說:“國家將有厄運,數年之內必有戰亂,我和你不知逃到哪里去才能避開這次災難?!钡?a href="/index.php?title=%E6%A2%81%E6%AD%A6%E5%B8%9D" title="梁武帝" class="mw-redirect">梁武帝接納北朝東魏的降將侯景時,周弘正對周弘讓說:“戰亂就從這里開始了?!?

  當京城建康被侯景攻陷時,周弘直正在衡陽擔任內史,梁元帝蕭繹在江陵,寫信給周弘直說:“剛從都城來了一位使者,從他那里得知你兩位哥哥平安。但京城里的官員,幾乎沒有不變節依附逆賊侯景的,王克已經做了侯景的家臣,陸緬加入了侯景的軍隊,惟有你哥哥周生,堅守大義不變節。他談到我們西軍時,淚水如流,常常盼念我去解救他們,就像農夫盼望年成豐收那樣心切,孔子曾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當前具備這種品格的就只有令兄弘正一人罷了?!?

  王僧辯率領西軍討伐侯景的時候,周弘正與周弘讓主動地逃出建康奔向西軍,王僧辯見了他們非常欣喜,當天就派人告知了梁元帝,梁元帝親筆寫信給周弘正說:“自從像古代獯鬻那樣的外族小丑侯景作亂以來,寒來暑往的幾年之中,天下的知交朋友,死亡殆盡。當年富有才智的韓非,尚且不免死在秦國獄中,學識豐富的劉歆,也在王莽新朝失敗的混亂中自殺,如今你陷在建康城中音訊全無,我常常心懷耿耿憂思焦慮。我常常打算像西漢人訪求山東終子云,東漢人尋找關西楊伯起那樣找你,今天恰恰見了王僧辯派來的人,他把你的信息全說給我聽了,我正等待著你的來信,寬慰我對你的期盼?!?

  于是派遣特使去迎接周弘正,又對朝廷官員說:“晉氏司馬炎平定孫吳,很高興地得到了陸機陸云,現在我討伐侯景,也得到了周弘正周弘讓,前代的司馬炎和今天的我都在相同的時機下得到兩位英才異士,足可以連類而及互相媲美了?!碑斨芎胝搅私陼r,受到了非常隆重的禮遇,朝中臣僚無人可以與之相比。梁丞童任命他為黃門侍郎,在侍中省值勤。不久升任為左民尚書,接著加任散騎常侍。

  元帝嘗著《金樓子》一書,書中說:“在諸位高僧中我敬重招提琰法師,在隱士中敬重華陽陶貞白,在士大夫中敬重汝南周弘正,聽他們講說義理,清晰暢達,韻味無窮,他們都是當代的名流學士啊?!钡胶罹氨幌麥绾?,王僧辯將建康宮禁中的藏書圖籍送到江陵,梁元帝詔令周弘正加以??笨颊?。

  那時朝廷官員們議論是否遷都,凡是家在荊州的都不主張遷回建康,只有周弘正和仆射王裒對梁元帝說:“如果在學校受過正規教育因而熟知古今歷史的各位士大夫,他們知道帝王定都之處本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對目前遷都與否應該不會產生疑義。至于黎民百姓就不一樣了,他們如果沒有親眼看見陛下圣駕進入建鄴,就會認為陛下只不過是諸侯等級的國王,是沒有正式名分的天子。所以我們認為應該遷回建康,以迎合百姓的心理,順從天下人的愿望?!卞諘r荊陜籍貫的人都說王裒、周弘正是東部地區人氏,所以他們主張東回建康,但恐怕不是好辦法。周弘正當面批駁他們,說:“如果東部人主張束遷回建康,就被認為不是好辦法,那么你們西部人士希望就此定都西部的江陵,又難道是妥善之策?”梁元帝聽了大笑起來,最終還是決定不遷回建康。

  到江陵失陷時,周弘正悄悄地逃出敵軍重圍,回到京師建康,梁敬帝任命他為大司馬王僧辯的長史,代理揚州政事。

  太平元年,被任命為侍中,兼國子祭酒,又升任為太常卿、都官尚書。矗擔速璽先受揮為帝,任命他為太子詹事。

  天嘉元年,升任為侍中、國子祭酒,被派往長安迎接遭北周羈留的高宗陳頊。

  天嘉三年,從北周回來,天子下詔書任命他為金紫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兼慈訓太仆。廢帝接位,周弘正兼都官尚書,總管吉、嘉、賓、軍、兇五種禮儀的事務。隨后又被任命為太傅長史,加授明威將軍稱號。

  高宗即帝位,賜他為特進,又兼國子祭酒,遷任為蟄豫州大中正,賞賜扶護人員。太建五年,被任命為尚書右仆射,祭酒、中正兩職仍舊。不久產塞韶令他在東宮侍講《論語》、《孝經》。太子認為周弘正是朝廷舊臣,一向德高望重,于是放棄自己的尊貴身份,鞠躬禮敬,橫擺經書請教,對他就如對師長那樣敬重。

  周弘正特別擅長玄學,也兼通佛家經典,即使是飽學之士得道高僧,也沒有不向他請教質疑的。

  太建六年,在任上去世,這年七十九歲。

參考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