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古詩十首
夏日炎炎,讀讀古詩。忽然發現,現在的學生要學習和考試的古詩,有許多在我們上學的那個時候都沒學過。
如今陪孩子學古詩,過去學過的,讀到了其中的新意,有種“常讀常新”的感覺。沒學過的,與孩子一起讀,也是“別有一般滋味”。
這里搜集了十首與“夏日”有關的古詩,應當算是最著名的了,也是孩子們在學校里學習、考試會涉及到的。
這十首詩里,差不多句句都是名句,最著名的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薄靶『刹怕都饧饨?,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注解】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中的第二首,體裁為七言絕句?!肚Ъ以姟肥珍洿嗽?。此詩通過描寫六月西湖的美麗景色,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林子方的眷戀之情。此詩大約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林子方舉進士后,曾擔任直閣秘書,楊萬里是他的上級兼好友。此時林子方赴福州任職,楊萬里清晨從杭州西湖附近的凈慈寺送別林子方,經過西湖邊時寫下這二首詩。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鮮嫩的小荷葉那尖尖的角剛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經有蜻蜓落在它的上頭。
【注解】
這是一首描寫初夏池塘美麗景色的詠物詩,體裁為七言絕句。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象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及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征和變化。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譯文】
?。ú缮徟模┝_裙綠得像荷葉一樣(仿佛是用同一顏色的衣料剪裁的),出水的荷花正朝著(采蓮女的)臉龐開放。(荷葉與采蓮女的羅裙,荷花與人面)混入蓮池中不見了(人的)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采蓮)。
【注解】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昌齡所作《采蓮曲二首》中的第二首,體裁為七言絕句。王昌齡因擅長寫七言絕句,因而被稱為“七絕圣手”。這首詩以寫意法表現采蓮女子的整體印象,將采蓮少女置于蓮葉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譯文】
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肥碩;蕎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差不多落盡正在結籽)倒顯得稀稀落落。(夏季的)白天越來越長,(在這漫長的夏日里)籬笆旁邊(的路上)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注解】
這首詩是南宋詩人范成大所作的《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中的一首,體裁為七言絕句?!端臅r田園雜興》是范成大退居家鄉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園詩,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個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描寫了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生動繪制了一幅田園農作動態圖。
宋·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譯文】
梅子黃(成熟)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乘小船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山路上蒼綠的樹陰與來的時候差不多一樣濃密;(綠林中)傳來幾聲黃鸝的叫聲(比來時更增加添了些幽趣)。
【注解】
這首詩是南宋詩人曾幾(jī)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肚Ъ以姟肥珍洿嗽?。這是一首紀行詩,寫作者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見聞感受。全詩明快自然,富有生活韻味。 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的道路上。三衢:衢縣(今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因境內有三衢山而得名。
宋·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譯文】
黑云翻滾如同打翻的墨汁在空中散開,不過還沒有完全遮擋住山巒;大雨滂沱,白花花的雨點似珍珠亂蹦亂跳竄飛濺入船。忽然間卷地而來的狂風吹散了滿天的烏云,(風雨后的)望湖樓下水面像天空一般開闊而平靜(寧靜的西湖恰如一面鏡子,倒影著天空的景色)。
【注解】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詩人蘇軾所作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中的第一首,體裁為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了一場急來驟去的西湖雨。既寫景,又隱藏人物內心活動,表達了作者對雨的喜愛之情和豪放、樂觀的人生態度。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蘇軾在杭州任通判。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覽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樓上喝酒,寫下這五首七言絕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譯文】
綠樹蔥郁,樹陰濃密,夏日漫長,樓臺的倒影映在池塘水面。微風吹皺池水泛起波紋,水面如水精簾一般,滿架的薔薇散發出的香氣彌漫著整個庭院。
【注解】
這首詩是唐代將領、詩人高駢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肚Ъ以姟肥珍洿嗽?。此詩寫山亭夏日風光,用近似繪畫的手法,描繪了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表達了作者對夏日鄉村風景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譯文】
老朋友準備了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家(做客)。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一脈青山橫臥在村外。推開窗戶面對場院菜園,舉杯飲酒談論莊稼農事。等到重陽節到來時,(我)還要來這里觀賞菊花。
【注解】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田園詩,體裁為五言律詩,寫的是作者應邀到農村一位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用語平淡無奇,敘事自然流暢,感情真摯,詩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情趣,從而成為自唐代以來田園詩中的佳作。過:拜訪。故人莊:老朋友的田莊。此詩是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時所作。
宋·楊萬里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譯文】
梅子味道很酸,吃過之后余酸還殘留在牙齒之間。芭蕉的綠色映照在窗紗上(仿佛是芭蕉有意分給它的)。日長人倦,午睡后起來,情緒無聊,閑著無事觀看兒童戲捉空中飄飛的柳絮。
【注解】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楊萬里所作《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中的第一首,體裁為七言絕句?!肚Ъ以姟肥珍洿嗽?,詩題作《初夏睡起》,或《閑居初夏午睡起》。此詩寫午睡初起,沒精打采,當看到追捉柳絮的兒童時,童心復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
唐·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譯文】
夕陽照在村莊上,牛羊沿著深巷紛紛回歸。村中老人惦念著放牧的小兒,倚著拐杖在自家柴門邊等候。雉雞鳴叫麥兒即將抽穗,蠶兒成眠桑葉已經薄稀。農夫們扛著鋤頭歸來,碰在了一起談天說地,依依不舍。如此安逸怎不叫人羨慕?我不禁悵然地吟起《式微》。
【注解】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描寫的是初夏傍晚渭河流域農村夕陽西下、牛羊回歸、老人倚杖、麥苗吐秀、桑葉稀疏、田夫荷鋤一系列寧靜和諧的景色,表現了農村平靜閑適、悠閑可愛的生活。渭川:即渭河,古稱渭水,是黃河的最大支流。田家:農家。此詩可能作于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后期作者隱居藍田時,是作者游覽渭河岸邊的農村有感而作的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