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綠茶
婺源綠茶,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特產,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2008年10月31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于批準對容城綠蘆筍、婺源綠茶、大方天麻、連南無核檸檬、張溪香芋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告》(2008年第122號)批準)
2019年11月15日,婺源綠茶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2020年7月20日,婺源綠茶入選中歐地理標志首批保護清單。
產地范圍
婺源綠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以江西省婺源縣人民政府《關于要求劃定婺源綠茶為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請示》(婺府字〔2007〕134號)提出的范圍為準,為江西省婺源縣現轄行政區域。
專用標志使用
婺源綠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江西省婺源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準。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上梅洲、鄣科1號、婺茶1號、2號、34號、43號、上溪早等。
(二)立地條件。
婺源綠茶產地海拔百米以上,pH值4.5至6.5之間,土層深度在0.3米以上,有機質含量在1.0%以上。
(三)茶樹栽培。
1. 建園:茶園基地要求土層深厚,坡度35度以下,周圍植被保護良好,土壤肥沃,茶園開墾深度50厘米以上?!?
2. 育苗:選擇規定品種為苗木,采用短穗扦插的方法培育無性系種苗。
3. 移植:無性系茶苗以一年生的合格壯苗。移植時間:春季2月中旬至3月上旬;秋季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
4. 種植密度:單條種植每667m2(畝)植≤2500株;雙條種植每667m2(畝)植≤5000株。
5. 耕作:婺源綠茶茶園耕作一般分為春鋤春壅,夏鋤夏壅,秋挖窖草施基肥的方法。
6. 施肥:根據土壤理化性質、茶樹長勢、預計產量、制茶類型和氣候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肥料種類、數量和施肥時間,實施茶園平衡施肥,同時防止茶園過量亂施肥。
7. 茶樹修剪:根據茶樹的樹齡、長勢和樹型要求分別采用定型修剪、輕修剪、重修剪和臺刈等方法,培養優化型樹冠,復壯樹勢。
8.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鮮葉采摘。
根據茶樹生長特性和成品茶對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結合、量質兼顧和因樹制宜的原則,按標準適時采摘一芽、一芽一葉、一芽二葉、一芽三葉。
(五)加工。
鮮葉→攤青→殺青→散熱→揉捻→炒二青(炒坯、理條)攤涼→炒三青(造型)→攤涼→烘(炒)足干→精選→包裝
(六)質量特色。
“婺源綠茶”產品分為:茗眉、特級、一級、珍眉。
1. 感官特色:(略)
2. 理化指標:(略)
3. 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