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苧麻
來自中文百科,文化平臺
苧麻俗稱“中國草”,是中國特有麻種。早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江西古越族先民就已經開始從事苧麻種植,并集苧麻織為夏布。宜春苧麻屬多年生、叢生型;莖桿有絨毛、富彈性、抗倒性強、工藝成熟期莖桿黃褐色,麻骨綠白色;葉片近圓形,綠色,葉背有白色氈毛。鮮麻淡清香、果綠色。原麻刮制質量上乘,青白色,手感柔軟且富有彈性,不皺不縮,斑疵少,銹腳短,無麻骨麻殼附著。苧麻紡織品具有導汗、透濕、快干、抗菌、穿著涼快舒適等特點。
2015年7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準對“宜春苧麻”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宜春苧麻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包括伊春市袁州區的金瑞鎮、三陽鎮、慈化鎮、天臺鎮、洪塘鎮、渥江鎮、竹亭鎮、水江鎮、楠木鄉、遼市鎮、寨下鎮、蘆村鎮、柏木鄉、湖田鎮、新田鎮、西村鎮、新坊鎮、南廟鎮、彬江鎮、洪江鄉、溫湯鎮、飛劍潭鄉18個鎮4個鄉;萬載縣的株潭鎮、黃茅鎮、潭埠鎮、雙橋鎮、高村鎮、羅城鎮、三興鎮、鵝峰鄉、馬步鄉、高城鎮、赤興鄉、嶺東鄉、白水鄉、仙源鄉、白良鎮、茭湖鄉9鎮7鄉;上高縣的田心鎮、翰堂鎮、泗溪鎮、徐家渡鎮、新界埠鎮、蒙山鎮、南港鎮、蘆洲鄉、錦江鎮、野市鄉、塔下鄉、鎮渡鄉、敖山鎮、墨山鄉9鎮5鄉;以及宜豐縣的石市鎮等共53個鄉(鎮)。保護范圍位于東經113°53'04"-115°02'14",北緯27°48'38"-28°06'03"之間。保護面積5000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