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燁
康熙帝,愛新覺羅氏,名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清朝第四代君主,入關后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宮,佟妃(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之子??滴趿荒晔辉率?722年12月20日)崩于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六十九歲。在位六十一年零十個月(1661年2月5日-1722年12月20日 ),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廟號“圣祖”。
中國大陸及臺灣等地的史學界及教科書中,一般將康、雍及乾時期合共稱為康乾盛世或者康雍乾盛世,也有史學家不贊同“康雍乾盛世”的提法,認為康雍乾時期不是盛世,只能夠稱為“康乾之世”。
目錄
生平
早期
康熙即位時只有7歲(虛歲8歲),是順治帝福臨的第三子。順治接受湯若望的建議,因其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選為繼承人??滴趿辏?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舉行正式登基儀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莊文皇后的幫助與自己的計謀下,在康熙七年(1668年)逮捕了顧命大臣鰲拜,并由其手中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計除鰲拜
康熙即位之時,清朝處于雖然建立,但國家正百廢待興的局面??滴蹼m然當了皇帝,但因為年幼,國家大事的決斷基本掌握在四位輔政大臣手中。這四位輔政大臣,索尼居首位,總掌啟奏批紅等大權,但年老力衰。排在第二位的蘇克薩哈富有才干,但與鰲拜不和。其后的遏必隆則為人圓滑,不與人爭鋒。對權力最有野心的是鰲拜。在處理朝政時,鰲拜十分專橫,根本不將康熙帝放在眼中。1667年6月,索尼去世。十二歲的康熙決心廢除四大臣輔政體制,實行親政。7月,實行親政大典。不過,康熙雖然親政,但原有輔政體制卻未能發生變化。為了使康熙能夠及早親政,并迫使遏必隆和鰲拜也交出權力,蘇克薩哈在康熙親政第六天上書請求退隱。鰲拜更加肆無忌憚,朝廷所有政事,均由其決斷;對于康熙帝的有些詔令,他也敢公開抗旨。這些使康熙意識到該是剪除鰲拜的時候了??滴蹩紤]到鰲拜親信黨羽遍布朝野,所以決定設計將其鏟除。1669年5月,康熙決定采取行動。他首先將鰲拜的黨羽以各種名義派出,削弱鰲拜的勢力,然后派人將鰲拜召入宮中擒獲。鰲拜的黨羽在此之后也被一一擒拿。
在對待鰲拜的處理上,也顯示了康熙的睿智。他下詔說:“鰲拜愚悖無知,誠合夷族。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戰功,貸其死,籍貫沒拘禁?!?也就是說,鰲拜因立過許多戰功,所以免于一死而終身監禁。對于其黨羽也給予了不同的處罰。同時恢復了蘇克薩哈的職位。這種措施穩定了朝局??滴跫舫棸莺?,廢除了輔政體制,收回了朱批大權。自此才真正開始了親政。
政績
1673年,因為康熙帝決定撤藩,導致平西王吳三桂起兵反抗清朝政府,其他二藩相繼響應,三藩之亂最終在1681年被完全撲滅,國家遭受了較大的損失,不過維護了國家統一??滴醪杉{了安溪大學士李光地的意見,授明鄭降將施瑯為福建水師提督,在1683年出兵攻克臺灣。
1690年至1697年多次擊敗準噶爾和噶爾丹,史稱三征噶爾丹。在雅克薩戰役,康熙派遣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成功驅逐沙俄對黑龍江流域的侵略,收復了雅克薩城(現俄羅斯聯邦斯科沃羅丁諾)和尼布楚城(現俄羅斯聯邦涅爾琴斯克)。他在京師東北的熱河營建了避暑山莊,將其作為蒙古、西藏、哈薩克等部王公貴族覲見的場所,為清朝大規模的修建皇家園林開了先河。
康熙親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寬墾荒地的免稅年限。他還著手整頓吏治,恢復了京察、大計等考核制度。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騙,康熙還親自出京巡視,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還有三次東巡、一次西巡,以及數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他還親自巡視黃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重視對漢族士大夫的優遇??滴醭缟腥鍖W,尤其是朱熹理學。他曾多次舉辦博學鴻儒科,創建了南書房制度,并親臨曲阜拜謁孔廟??滴踹€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歷象考成》、《數理精蘊》、《康熙永年歷法》、《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歷法和地圖。
康熙對西方文化也十分感興趣,向來華傳教士學習代數、幾何、天文、醫學等方面的知識 ,并頗有著述。對基督宗教也很有好感,后來康熙逐漸發現羅馬教廷試圖過多的干預清朝的政治,并且皇子皈依基督后以此作為爭權奪利的工具,遂開始有所抵制天主教。
康熙對于宗教基本上是寬容的,不僅僅是滿洲的藏傳佛教信仰,他也大致接受基督宗教傳教士講道,還褒封道教白云觀方丈王常月,并依于門下。
康熙自幼習武,精于騎射。多倫會盟他開硬弓命中很遠的靶子令到場的蒙古王公驚駭不已;每每圍場狩獵康熙總是所獲野獸甚多。頭天晚上還在作幾何證明題,第二天一早盡興馳騁以至累垮兩三匹馬,足見康熙精力旺盛,康熙曾經自稱一天打死了三百只兔子,可見其對自身武力的自詡。
康熙在收復臺灣后開放了海禁,并設立了四個通商口岸,后來此政策持續了整個清朝歷史。
康熙的統治亦有陰暗的一面,他利用“文字獄”這種殘酷的方式打擊了江南一帶的漢族學者,從而導致中國文化進入了一個很長的黑暗時期。例如康熙五十年發生過戴名世的南山案文字獄事件。
康熙是清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文武雙全,既精通傳統文化,又涉獵西方科學;既能上馬左右開弓,御駕親征擊退噶爾丹,又能治國安邦善于管理。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臺灣起事的漢族政權,顯示了康熙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另一方面,康熙有著過人的政治眼光和手腕,少年時就挫敗了政治對手鰲拜,年老時利用“文字獄”打擊漢族異議人士??滴鮿摿ⅰ岸鄠悤恕比〈鷳馉?,聯絡蒙古各部;以條約確保了國家在黑龍江的領土不被侵犯;康熙還特別重視教育,包括自己子女,奠定了持續100多年的“康雍乾盛世”。正是由于康熙帝高超的能力使得清朝國家機器高效運轉。由于其政績和能力,康熙帝常被稱為中國帝制歷史上的“一代英主”。
寬仁之治
康熙在位六十年,逐步恢復經濟,清朝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最富庶的帝國??滴跗蕉▋葋y,將臺灣收回,使中國的疆土進一步擴大。當時清朝的疆域,東起大海,西至蔥嶺,南到曾母暗沙,北達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總面積為1300萬平方公里。根據官方統計數字,康熙六十年,也就是1721年,墾田面積從1651年順治時期的2,90億畝增加到了7,30億畝。像拋荒嚴重的兩淮地區,至康熙中期已“無尺寸之荒蕪”。因遭三藩叛亂而更加殘破的云南、貴州、廣西、四川等省,到康熙晚年也開墾無遺。相應的是糧食價格從順治時期的斗米二錢(銀) 在康熙年間降到了0.5到0.6錢(銀) 。
康熙親政后,清朝內部出現了相對的穩定。但是,國內形勢仍然十分險惡。南方的三藩割據,西北噶爾丹的反叛,臺灣鄭氏的割據等等,都擺在康熙的面前。深謀遠慮的康熙憑著自己超凡的膽略,在良臣的輔佐下,開創了盛世王朝。
在治國之本上,康熙選擇了儒家思想??滴踝杂拙蛯θ寮覍W說充滿濃厚興趣,認為“殊覺義理無窮,樂此不倦”(《康熙起居注》第1冊第80頁)??滴跏晔?,他在御制《日講四書解義序》中,明確宣布清廷要將治統與道統合一,以儒家學說為治國之本??滴醯鄣倪@一態度為清朝內部持續數十年的文化紛爭(也是治國方略的紛爭)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信奉儒家思想的康熙因受祖母的影響,對佛家思想亦有所研究。每當天下發生災禍,康熙常常視為對當政者的警示。比如康熙十八年發生地震,康熙下詔說:“朕躬不德,政治未協,致茲地震示警”。因此要求臣下自省,廉潔??滴醵?,天下大旱??滴跸略t說,這都是由于自己缺少涼德“不能上格天心”而造成的?!?
在政治上,康熙進一步加強了皇權。他表示“天下大權當統于一”(《清圣祖實錄》卷275,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辛未),“天下大小事務,皆朕一身親理,無可旁貸。若將要務分任于人,則斷不可行”(《清圣祖實錄》卷284,康熙五十八年四月辛亥)。為此,他一方面通過各種手段,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限制滿洲貴族的權力,如剝奪各旗王公干預旗務的權力,破除“軍功勛舊諸王”統兵征伐的傳統,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政治影響等。另一方面,康熙將用人之權、獎懲之權親自控制,不許大臣干預;并設立密奏制度,以廣泛體察下情。這種統治方式為被雍正、乾隆二帝繼承和發展,并為清朝其他皇帝沿用??滴醯墼诩訌娀蕶嗟耐瑫r,也著手完善清朝官僚政治制度。有兩個現象值得特別注意:一是康熙九年八月將內三院改為內閣,從此內閣作為清朝法定中央政府、作為官僚政治的重要象征,其地位穩定下來并一直存在到清末;二是康熙二十三年開始纂修《大清會典》。這是清代第一部重要的政典?!洞笄鍟洹酚诳滴醵拍晖瓿?,共162卷。從此,清朝官僚政治的運行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初步實現了政治運作的規范化?! ?
在用人方面,康熙任人唯賢,任用了一大批敢于直言的清官??滴踉谟萌朔矫嬗兄浅G逍训恼J識。比如康熙二十六年,康熙說:“堯舜之世,府修事和,然且兢兢業業,不敢謂己治已安。漢文帝亦古之賢王,賈誼猶指陳得失,直言切諫。今但云主圣臣賢,政治無闕,豈國家果無一事可言耶?” 他要求大臣們盡心職業,視國事如家事?! ?
在經濟上,康熙認為“家給人足,而后世濟”,在繼續采取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政策的同時,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體現了他仁愛的一面。其一,是廢止“圈田令”,即廢止滿清貴族圈近京州縣田地的特權,將土地讓與百姓耕種;康熙在詔書上說:“自后圈占民間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給還民間”,其二,延長墾荒的免稅時間。清初規定墾荒三年內免稅,以后改為六年;康熙十二年重申新墾荒田十年后征稅。這一政策刺激了農民墾荒的積極性,使耕地面積迅速增加。其三,實行更名地政策。對于農民耕種的原先屬于明朝宗室的土地,康熙下詔農民可以不必支付田價,照常耕種?!霸N之人,令其耕種”,永為世業,號為“更名田”。這些農民成為自耕農。這一政策將直隸、山東、山西、湖廣、陜西、甘肅等地廢藩田改為民地,自耕農大量出現。其四,改革賦役制度。1646年(順治三年),清廷以明萬歷時舊籍為準,著手編纂《賦役全書》,到1657年(順治十四年)完成。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至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刪除全書上的田賦尾數,重新編成《簡明賦役全書》。為了防止地方官吏的私征濫派和保證國家的賦稅收入,在催征辦法上也不斷改變,如從發給花戶“由單”到“串票”(二、三、四聯等串票),再到“滾單”等。此外,康熙還重視興修水利,大力修治黃河,終將“淮黃故道,次第修復”,暫時緩和了黃河中下游和沿淮各地多年水患的威脅,保證了百姓的耕種?! ?
在軍事上,初步形成了剿撫并用、以德服人的統一方針,即“亂則聲討,治則撫綏”(《清圣祖實錄》卷180,康熙36年2月壬寅),“仰憑天道,俯愜人情,以萬不得已而用兵”(《御制親征平定朔漠方略序》)??滴跽J為:“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專恃險阻”,“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清圣祖實錄》卷151,康熙三十年五月丙午)。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康熙在縝密謀劃之后平定了三藩之亂;遏制了沙俄的擴張,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武力平定割據臺灣的鄭氏家族,使臺灣回歸;康熙還親征新疆準噶爾,擊敗噶爾丹,使蒙古土爾扈特臣服清朝?! ?
在文化上,康熙強調興禮教。他在康熙十八年下詔說:“盛治之世,余一余三。蓋倉廩足而禮教興,水旱乃可無虞。比聞小民不知積蓄,一逢歉歲,率致流移。夫興儉化民,食時用禮,惟良有司是賴?!痹诳滴醭珜е?,編成了收字四萬九千多的《康熙字典》以及一百八十卷的《大清會典》,一百零六卷的《佩文韻府》,一百二十卷的《歷代題畫詩類》,九百卷的《全唐詩》,還策劃了一萬卷的《古今圖書集成》。
在對邊疆少數民族的關系上,康熙帝以撫慰為主,加強了邊疆少數民族對中央政府的向心力。比如土爾扈特蒙古雖然受到沙皇俄國的控制,但仍心向中央政府,多次派人奉表入貢。
在西藏問題上,康熙除了承繼順治帝冊封達賴政策外,還派兵于1718年至1720年(康熙五十七年至康熙五十九年)間入藏,擊敗了占據西藏的準噶爾叛軍。此后,清政府分兵駐藏,并任命康濟鼐和頗羅鼐二人分理前后藏事務。
平定三藩
所謂“三藩”,是指鎮守云南的平西王吳三桂,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自清初以來,他們各霸一方,形成幾股割據勢力?!叭倍紦碛写罅课溲b。特別是吳三桂,“功最高,兵最強”,積極儲將帥,習武備,使“四方精兵猛將,多歸其部下”。他們仗著自己日益壯大的力量,飛揚跋扈,不聽約束,給清朝以很大威脅。而且所耗軍費巨大?!?
1673年三月,以尚可喜請求歸老遼東,但請求留其子之信繼續鎮守廣東為引線,引發了是否撤藩的激烈爭論。最后康熙帝認為“藩鎮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國家利”,決定下令“撤藩”?!?
十一月,吳三桂在云南發動叛亂,并于次年派將率軍進攻湖南,攻陷常德、長沙、岳州、澧州、衡州等地。他又派人四出散布檄文,煽誘鼓動。廣西將軍孫延齡、四川巡撫羅森等許多地方大員紛紛叛清。接著,福建耿精忠亦叛。在短短數月之內,滇、黔、湘、桂、閩、川六省陷落,一時局面相當嚴重。隨后,陜西提督王輔臣、廣東尚之信等也相繼反叛,變亂擴大到廣東、江西和陜西、甘肅等省?!?
叛亂消息傳到北京后,年輕的康熙帝力排眾議,對“三藩”之亂采取了堅決打擊的措施。在康熙運籌帷幄的指揮下,康熙意識到,部隊軍紀存在問題,八旗兵攻破城池后,擾民滋事,擄掠婦女,這樣下去,部隊將失去民心。于是,康熙召集眾將,申明紀律,下令歸還軍中有夫之婦,讓城中許多被拆散的夫妻團圓?!?
1676年(康熙十五年)十月,福建耿精忠在清軍進攻下,被迫投降。廣東的尚之信也于1677年投降。閩、粵以及江西都先后平復。1678年八月,吳三桂死,其部將迎立其孫吳世璠繼位,退居云貴。此后,清軍先后收復湖南、廣西和四川。1681年,清軍攻破昆明,吳世璠自殺。云貴悉平。此次平叛的勝利,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
收復臺灣
在三藩剛剛平定不久,割據臺灣的鄭氏家族發生內亂。起因是1662年鄭成功病逝后,其子鄭經立。1681年,鄭經死后,其部將馮錫范等殺死了鄭氏的繼承人,改立鄭經次子克塽繼承延平王位。鄭克塽年幼,成為馮錫范的傀儡??滴踉诖饲闆r下,決心為了國家統一收復臺灣。1681年七月,康熙下詔“以施瑯為福建水師提督,與將軍總督等統舟師進取澎湖、臺灣”?!?
1683年,施瑯率領戰艦三百,精銳水師二萬,進攻澎湖。經過七天激戰,清軍占領了澎湖。不久,鄭克塽派人前來乞降,清軍進駐臺灣?!?
1684年,清政府在臺灣設一府(臺灣府)三縣(臺灣、鳳山、諸羅),隸福建省,并在臺灣設巡道一員,總兵官一員,副將二員,兵八千。在澎湖設副將一員,兵二千。在清朝中央政府的統一管理下,臺灣與大陸的關系更加密切。
平定準噶爾叛亂
清初,西北方居住的蒙古族分為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和漠西厄魯特蒙古三大部。漠北喀爾喀蒙古內部又分為扎薩克圖、土謝圖、車臣等三部。漠西厄魯特蒙古內部又分為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四部。清軍入關之前,漠南蒙古就已歸附清朝,喀爾喀蒙古和厄魯特蒙古各部,也與清政府關系密切。
厄魯特蒙古的準噶爾部,從17世紀中葉以后逐漸強盛起來。特別到噶爾丹為汗時期,勢力更加強大。他不僅統治了厄魯特四部,而且占領了天山南路各回城,勢力達到青海、西藏地區。為了實現割據一方的野心,噶爾丹與正在對外擴張的沙俄勾結起來,于1688年春,對喀爾喀蒙古發動了突然進攻。在清政府的幫助下,噶爾丹暫時退兵。
1690年,噶爾丹在沙俄的支持下,率二萬多騎兵,向內蒙古大舉進攻??滴醯巯群笥?690年,1696年和1697年三次親征,打敗了叛軍。最后,噶爾丹走投無路,染病死去?!?
噶爾丹叛亂被粉碎以后,喀爾喀蒙古各部又回到了原來的居住地。清政府設置將軍和參贊大臣率兵駐守科布多和烏蘇雅臺等重鎮,加強了對喀爾喀蒙古地區的管理和統治?!?
此后,清政府又先后平息了噶爾丹的侄子阿拉布坦的叛亂,青海和碩特部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和準部貴族阿睦爾撒納在伊犁發動的叛亂。并改西寧衛為西寧府,設立青海辦事大臣,分蒙古族為二十九旗,加強了對青海的管理;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參贊大臣、劣謨大臣、都統等,率兵分駐伊犁、塔城等地,鞏固了對天山北路的統治。
遏制沙皇俄國的擴張
明末清初,沙俄在亞歐大陸上不斷向東擴張,并于17世紀中期侵入了中國黑龍江地區。沙皇多次遣使來華,要求建立外交和通商關系,但因俄國侵占中國領土等問題而遭到清政府拒絕。此外,由于清初國內尚未安定,所以直到17世紀80年代中期,康熙才對黑龍江地區的俄國據點雅克薩采取了有力的軍事行動。
俄國因內外問題一時無力在東方大規模用兵,遂希望議和,被康熙接受。1689年,中俄訂立了尼布楚條約,這是中國和近現代歐美國家簽訂的第一個條約。根據條約,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和直達于海的外興安嶺為中俄邊界,外興安嶺和烏第河之間土地的歸屬另行議定。這樣,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被確認為中國的領土。此后,俄國多次派遣使節和商隊來到北京,清政府還在北京建立了俄羅斯館供俄人居住。
晚年
康熙標榜仁政,晚年倦勤,導致官吏貪污,吏治敗壞??滴跛氖拍辏?710年),御史參劾戶部堂官希福納等侵貪戶部內倉銀六十四萬余兩,牽連的官吏多達一百一十二人??滴跽f“朕反復思之,終夜不寐,若將伊等審問,獲罪之人甚多矣”。最后只把希福納革職,其余官吏則勒限賠款??滴跄┠晟鐣茉谌遮吋せ?,有江蘇無錫縣人劉三因縣令李牧殘酷成性,聚數百人于山中反抗,后被捕。
評價
對康熙帝的歷史評價,近世以來,眾說紛紜。目前學術界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康熙朝的歷史是中國封建社會一個黑暗的時期;第二,康熙朝的歷史是中國封建社會一個盛世的時期;第三,康熙朝是中國封建社會一次落日的輝煌。
- 第一種觀點:界定康熙“黑暗”說的觀點,主要論點說康熙朝是“封建專制”。封建君主專制從秦始皇算,到宣統帝,其間300多位君主,不可一概而論,不可不加分析。歷史上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洪宣之治”等,也都是“封建專制”。因此,以“封建專制”作為否定“康熙盛世”的觀點值得商榷。
- 第二種觀點:在歷史的天平上,康熙朝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文明的發展都作出了重大貢獻。概括說來,主要有五點——中華版圖奠定、民族關系穩定、中華文化承續、經濟恢復發展、社會秩序安定。
- 第三種觀點:日出的輝煌與日沒的輝煌,就“輝煌”這一點來說,都是輝煌。其實,康熙朝也好,大清朝也好,其他朝也好,都像日出日沒,月升月落一樣,既要觀察其是日出或月升,日沒或月落;更要觀察日出月升時,是被烏云遮蔽,還是光亮天下。
《清史稿》對康熙皇帝的評價是: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錫。早承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圣學高深,崇儒重道。幾暇格物,豁貫天人,尤為古今所未覯。而久道化成,風移俗易,天下和樂,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連,至于今不能已。傳曰:“為人君,止于仁?!庇衷唬骸暗朗⒌轮辽?,民之不能忘?!庇趹?,何其盛歟!
家族
兄弟
- 長兄 牛鈕,早殤
- 二兄 福全,裕親王
- 四弟 榮親王(順治十四年立為皇太子,但未取名,不久即逝)
- 五弟 常寧,恭親王
- 六弟 奇綬
- 七弟 隆禧
- 八弟 永干
后妃
- 皇后
-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輔臣索尼之孫女
-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輔臣遏必隆之女
-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王銘德之女
-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
- 皇后
- 皇妃
- 愨惠皇貴妃佟佳氏,孝懿仁皇后的妹妹。雍正時尊為皇考皇貴妃,乾隆時尊為皇祖壽祺皇貴太妃。死后,謚為愨惠皇貴妃。
- 惇怡皇貴妃瓜爾佳氏,侍奉康熙時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為皇考貴妃,高宗乾隆尊為皇祖溫惠皇貴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殤。
-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一子,胤祥,生二女,下嫁倉津,多爾濟
- 溫僖貴妃鈕祜祿氏,孝昭仁皇后的妹妹,一子,胤礻我,一女,夭折。
- 順懿密妃王氏,初為密嬪,后尊封為密妃。三子,胤禑、胤祿、胤衸,胤衸八歲夭折。
- 純裕勤妃陳氏,初為勤嬪,被雍正尊封為勤妃。一子,胤禮。
- 惠妃納喇氏,郎中索爾和女,初封庶妃??滴跏臧嗽路鉃榛輯?,二十年十二月晉惠妃。生二子,承慶、胤禔。
- 宜妃郭絡羅氏,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之女??滴跏臧嗽露諆苑庖藡?,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晉封為宜妃。三子,胤祺、胤禟、胤禌。
- 榮妃馬佳氏,員外郎蓋山之女。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胤祉成人,一女固倫榮憲公主下嫁烏爾袞。
- 定妃萬琉哈氏,康熙在時為嬪,雍正時尊為皇考定妃,后來隨兒子履親王胤祹住,輪到自己的生日的時候,還會被迎進宮去祝賀,但再未進尊封,薨時九十七歲。她也是康熙諸妃中最長壽。
- 宣妃博爾濟錦氏,順治悼妃的侄女,無子。
- 成妃戴佳氏,一子,胤祐。
- 良妃衛氏,一子,胤祀。
- 平妃赫舍里氏,孝誠仁皇后的妹妹,生皇子胤禨。
- 慧妃博爾濟吉特氏
- 皇妃
- 嬪
- 安嬪李氏,總兵官剛阿岱女??滴跏臧嗽?,冊為安嬪。
- 敬嬪章佳氏,據圣祖御集當為王佳氏,護軍參領華善女??滴跏臧嗽?,冊為敬嬪。
- 端嬪董氏,員外郎董達齊女??滴跏?,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冊為端嬪,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 僖嬪赫舍里氏,賚山女??滴跏臧嗽?,冊為僖嬪。四十一年壬午九月卒,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
- 通嬪納喇氏,監生常素代女。初,賜號貴人??滴跏哪?,生皇子萬黼。十八年,生皇子允禶。二十年,生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雍正二年六月,世宗晉尊為皇考通嬪。乾隆九年甲子六月二十三日卒,十年十月十六日奉安。
- 襄嬪高氏,高廷秀女。初為庶妃,康熙四十一年,生皇十九子允禝。四十二年,生皇十九女。四十年,生皇二十子簡靜貝勒允祎。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晉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晉尊為皇祖襄嬪。十一年丙寅六月二十八日卒,七月十六日奉安。
- 謹嬪色赫圖氏。員外郎多爾濟女。初為庶妃,康熙五十二年,生皇二十二子恭勤貝勒允祜。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晉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晉尊為皇祖謹嬪。四年己未三月十六日卒,同年九月二十六日奉安。
- 靜嬪石氏,石懷玉女。初為庶妃,康熙五十二年,生皇二十三子鎮國公允祁。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晉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晉尊為皇祖靜嬪。二十三年戊寅六月初六日卒,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 熙嬪陳氏,陳玉卿女。初為庶妃,康熙五十年,生皇二十一子慎靖郡王允禧。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晉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晉尊為皇祖熙嬪。明年丁巳正月初二日卒,同年四月十二日奉安。
- 贈穆嬪陳氏,陳岐山女。初為庶妃,康熙五十五年,生皇二十四子諴親王允秘。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晉尊為皇考白貴人。雍正五年十一月庚午卒,十二月初四日奉安。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追尊為皇祖穆嬪。
- 嬪
- 貴人
- 貴人郭絡羅氏,宜妃之妹??滴跏四?,生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二十二年,生皇子允。
- 布貴人兆佳氏,參領塞克塞赫女,康熙十三年,生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卒。
- 袁貴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生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
- 伊貴人易氏,雍正六年戊申卒。
- 貴人陳氏,陳秀女??滴跷迨?,生皇子允禐。
- 貴人納喇氏,那丹珠女。
- 貴人納喇氏,驍騎校昭格女。
- 新貴人,康熙五十五年二月初五日卒。
- 馬貴人,康熙五十五年前卒。
- 尹貴人,待考
- 勒貴人,待考
- 文貴人,待考
- 藍貴人,待考
- 常貴人,待考
- 貴人
- 庶妃
- 庶妃鈕祜祿氏,晉寶女??滴跛氖吣?,生皇二十女。
- 庶妃張氏,康熙七年,生皇長女。十三年,生皇四女。
- 庶妃王氏,康熙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女。
- 庶妃劉氏,康熙三十七年,生皇十七女。
- 庶妃
- 常在
- 尹常在,待考
- 色常在,待考
- 路常在,待考
- 壽常在,待考
- 常常在,待考
- 瑞常在,待考
- 貴常在,待考
- 徐常在,康熙四十一年十月十四日卒。
- 石常在,待考
- 常在
- 答應
- 靈答應,待考
- 春答應,待考
- 曉答應,乾隆三十二年葬妃園寢。
- 慶答應,待考
- 秀答應,待考
- 治答應,待考
- 妙答應,待考
- 牛答應,待考
- 雙答應,待考
- 答應
子女
康熙共有三十五子、二十女。其中只有24個兒子、8個女兒活到成年??滴踔T子初隨“承”、“?!?、“長”等字、后均隨“胤”字。之后雍正帝胤禛即位后為避帝王諱,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怡親王允祥逝后其名改回胤祥。
- 子
- 承瑞(3歲殤,未序齒)
- 承祜(3歲殤,未序齒)
- 承慶(1歲殤,未序齒)
- 賽音察渾(2歲殤,未序齒)
- 皇長子胤禔,貝子品級,原名保清
- 長華(旋殤,未序齒)
- 皇次子胤礽,皇太子并曾兩次被廢,最后沒有做皇帝,后封理密親王,原名保成
- 長生(2歲殤,未序齒)
- 萬黼(4歲殤,未序齒)
- 皇三子胤祉,誠隱郡王
- 皇四子胤禛,雍正皇帝
- 胤禶(1歲殤,未序齒)
- 皇五子胤祺,恒溫親王
- 皇六子胤祚,幼殤(6歲殤)
- 皇七子胤祐,淳度親王
- 皇八子胤祀,原封廉親王,后廢
- 皇九子胤禟
- 皇十子胤?,輔國公
- 胤?(1歲殤,未序齒)
- 皇十一子胤禌,11歲殤,無謚號
- 皇十二子胤祹,履懿親王
- 皇十三子胤祥,怡賢親王
- 皇十四子胤禵,恂勤郡王,原名胤禎
- 胤禨 (2個月殤,未序齒)
- 皇十五子胤禑,愉郡王,謚曰恪,為愉恪郡王
- 皇十六子胤祿,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后,后改封莊親王,謚曰恪,為莊恪親王
- 皇十七子胤禮,果毅親王
- 皇十八子胤祄,8歲殤,無謚號
- 皇十九子胤禝,3歲殤,無謚號
- 皇二十子胤祎,簡靖貝勒
- 皇二十一子胤禧,慎靖郡王
- 皇二十二子胤祜,恭勤貝勒
- 皇二十三子胤祁,郡王品級誠貝勒
- 皇二十四子胤秘,誠恪親王
- 胤禐(旋殤,未序齒)
- 子
- 女
- 皇長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張氏。
-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董氏。
- 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母庶妃馬佳氏。
-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殤,時年五歲。母庶妃張氏。
- 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母貴人兆佳氏。
- 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母貴人郭絡羅氏。
-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殤。母德妃烏雅氏。
-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閏六月殤。母皇貴妃佟佳氏。
- 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母德妃烏雅氏。
- 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殤。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時年十二歲。母德妃烏雅氏。
- 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 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母貴人袁氏。
- 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殤,時年十三歲。母庶妃王氏。
-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劉氏。
-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殤。母和嬪瓜爾佳氏。
-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襄嬪高氏。
-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殤。母庶妃鈕祜祿氏。
- 養女,固倫純禧公主,圣祖弟恭親王常寧長女,母庶福晉晉氏。
-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