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湖北省恩施市特產,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中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2007年3月5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于批準對恩施玉露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告》2007年第48號批準)恩施玉露是蒸青針形綠茶的典型代表,其外觀緊圓細直,形似松針。湯色嫩綠明亮,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鮮爽回甘。產品富含人體所需的“硒”元素。恩施玉露形似松針;干茶、葉底、湯色“三綠”特征堪稱綠茶典范。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鮮爽回甘。開水冷卻至80℃左右沖泡為宜,茶水比1:50,可連續加水三次以上。亦可采用常溫水“上投法”沖泡。密封、干燥、避光、低溫保存,最佳溫度0-5℃。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武陵山區,是茶樹原產地之一,素有“鄂西林?!?、“華中藥庫”、“中國三大后花園”、“世界硒都”等美譽。亞熱帶季風性山地濕潤氣候非常適合茶葉的生長,是農業農村部和省農業廳指導創建的特色農產品茶葉優勢區。 恩施市于2013年制定了《恩施玉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則》,對恩施玉露的生產、加工和品牌市場進行嚴格管理。到2019年初,恩施玉露證明商標授權使用企業達26家。預計2019年恩施玉露產量將達1500噸(2018年1320噸)。
1965年入選“中國十大名茶”;2014年“恩施玉露制作技藝”入列國務院頒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統”被農業部認定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7年,恩施玉露品牌被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組委會認定為“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2018年4月28日,恩施玉露成為“武漢東湖·國事活動茶敘用茶”。2018年,經中國農產品品牌研究中心品牌價值評估組評定,“恩施玉露”品牌價值達到18.07億元。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恩施玉露茶是中國傳統蒸青綠茶,選用葉色濃綠的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鮮葉經蒸汽殺青制作而成。恩施玉露對采制的要求很嚴格,芽葉須細嫩、勻齊,成茶條索緊細勻整,緊圓光滑,色澤鮮綠,勻齊挺直,狀如松針,白毫顯露,色澤蒼翠潤綠;茶湯清澈明亮,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鮮爽甘醇,葉底嫩勻明亮,色綠如玉?!叭G”:茶綠、湯綠、葉底綠,為其顯著特點。日本自唐代從中國傳入茶種及制茶方法后,至今仍主要采用蒸青方法制作綠茶,其玉露茶制法與恩施玉露大同小異,品質各有特色。
營養價值
恩施玉露含鮮葉中的含硒量在0.03—4.1毫克,成茶中硒的含量在0.08—0.12毫克,各種茶類中絕大多數硒含量在0.1毫克以下。以整株茶樹而言:硒含量老葉>嫩葉,老枝>嫩枝,果殼>種子,葉片>枝干,地上部>地下部。恩施玉露含硒量適中,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分析,干茶含硒3.47毫克/千克,茶湯含硒0.01—0.52毫克/千克,符合富硒茶0.3—5.0ppm的人類消費要求。
恩施玉露2杯茶(30毫升)抗氧化能力相當于:225毫升紅葡萄酒、7杯橙汁、12杯啤酒、5只(750克)洋蔥、六只(600克)蘋果。具有抗氧化作用、提高免疫性、降血壓、預防冠心病、防、殺菌抗病毒、降血糖、預防糖尿病、抗癌抗突變等功效。
工藝特色
恩施玉露的制作,除殺青方法仍然沿用蒸汽殺青外,做工較前更為精巧。高級玉露,采用一芽一葉、大小均勻、節短葉密、芽長葉小、色澤濃綠的鮮葉為原料。加工工藝分為蒸青、扇涼,炒頭毛火、揉捻、炒二毛火、整形上光、烘焙、揀選等工序。
“整形上光”是制成玉露茶光滑油潤、挺直細緊、湯色清澈明亮、香高味醇的重要工序。此工序又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懸手搓條,把0.8—1千克的炒二毛火葉,放在50—80℃的焙爐上,用兩手心相對,拇指朝上,四指微曲,捧起茶條,右手向前,左手往后朝一個方向搓揉,并不斷拋散茶團,使茶條成為細長圓形,約七成干時,轉入第二階段。此階段采用“摟、搓、端、扎”四種手法交替使用,繼續整形上光,直到干燥適度為止。整個整形上光過程,約需70—80分鐘。然后烘焙至用手捻茶葉能成粉末,梗能折斷,就可上揀。揀除碎片、黃片、粗條、老梗及其他夾雜物,然后用牛皮紙包好,置于塊狀石灰缸中封藏。
產地環境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處武陵山區腹地,境內多屬低山或二高山地區,土壤肥沃,植被豐富,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6.4℃,年無霜期282天,年降雨量1525毫米左右,相對濕度82%,終年云霧繚繞,是出產名優茶之地,被農業部和湖北省政府確定為優勢茶葉區域。
歷史人文
恩施玉露曾稱“玉綠”,因其香鮮爽口,外形條索緊圓光滑,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恩施玉露是中國傳統名茶。自唐時即有“施南方茶”的記載。明代黃一正《事物紺珠》載:“茶類今茶名……崇陽茶、蒲圻茶、圻茶、荊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
《中國茶經》記載:“恩施玉露于清朝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蘭姓茶商,壘灶研制。其焙茶爐灶,與當今之玉露茶焙爐極為相似,所制茶葉,外形勻整、緊圓、挺直、色綠,毫鋒銀白如玉,曾稱‘玉綠’。后因其茶味鮮爽、毫白如玉、格外顯露的特點而改名‘玉露’。1938年,茶商楊潤之率制茶技術工人楊義茂等在五峰山,募工辟廠,從恩施縣一‘典印官’管轄手中,接管了茶園和原制茶廠房及設備,改銀針、瓜片、菊花形茶為玉露焙制。因五峰山鮮葉自然品質優良,加之制茶工藝日臻完善,其產品品質廣泛受到世人青睞”。
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恩施玉露就銷往恩施境內八個縣,遠銷至武漢、襄樊、光化、老河口、豫西、重慶、上海等地區。1973年在廣州商品交易會上,外銷日本。
1998年,恩施市利用無性系繁殖技術,逐步在全市大面積推廣玉露優質茶種植,并恢復了失傳多年的蒸青工藝。
2003年,恩施市茶葉總產量為2800噸,其中名優茶總產量為760噸,茶業總產值為4480萬元。
2008年,恩施市茶葉總產量達到11630噸,名優茶總產量達到3143噸,茶業總產值達到2.48億元。
2017年,恩施市茶葉基地總面積達34.6萬畝,其中,適制恩施玉露的茶園面積22萬畝,達到有機、綠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積13萬畝。全市干茶產量2.2萬噸,產值17.38億元。其中,恩施玉露產量1250噸,產值6.46億元,銷售單價每公斤516.8元,為全市茶葉均價的6.6倍。
地理標志
產地范圍
恩施玉露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以湖北省恩施市人民政府《關于劃定“恩施玉露“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地域范圍建議的函》(恩施市政函[2006]61號)提出的范圍為準,為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鄉、舞陽壩街道辦事處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地方群體品種“恩苔早”或適制恩施玉露的無性系良種。
(二)立地條件。
海拔450至850米,砂壤土和黃棕壤土,土壤pH 值在4.5至6.0范圍。
(三)栽培管理。
按照無公害食品 茶葉生產技術規程進行。
(四)生產工藝。
1. 采摘:鮮葉采摘老嫩一致,大小勻齊,節短葉密,芽長葉狹小,葉色濃綠的1芽1葉或1芽2葉初展,而且在晴天上午采摘。
2. 蒸青:采用特制蒸青灶蒸青。蒸青灶上架普通飯鍋,鍋上置木制蒸青箱,箱內裝可抽插活動的蒸青屜。蒸青時,待鍋內水充分沸騰,迅速將鮮葉均勻薄攤在屜中,以葉片互不重疊為宜,每平方米約攤鮮葉0.2kg至0.25kg。蒸青時間約40秒至50秒,蒸青適度的葉子呈灰綠色,手捏子柔軟如棉,葉面光滑并發出清香。也可采用蒸汽殺青機或汽熱殺青機蒸青。
3. 扇涼:將蒸青葉迅速扇涼,迅速降低葉溫,散發水分以免余熱和水汽積聚悶黃茶葉。如采用蒸汽殺青機或汽熱殺青機蒸青,則省去該流程。
4. 鏟頭毛火 :將蒸青葉2 kg至3 kg投放在溫度100℃至140℃左右的焙爐盤上,雙手迅速捧葉高拋抖散,使水分蒸發。翻抖動作要勤,并隨時將爐盤上散葉收攏,使之受熱均勻,失水一致。一般拋炒至葉色暗綠,嫩梗主脈出現“雞皮皺紋”,手捏茶坯,既不粘手,又不成團為適度。全程需要時間12分鐘至15分鐘。如采用蒸汽殺青機或汽熱殺青機蒸青則省去該流程。
5. 揉捻:在焙爐上進行,一為回轉揉。兩手握住適量茶葉,在焙爐盤上,如滾球一樣從左向右或從右向左始終朝一個方向周而復始地滾團揉。二為對揉。2人或4人甚至6人對站在焙爐兩邊,雙手推揉茶團。相對站立操作應協調動作,如推石磨一樣,你往我返配合推揉,使茶團成一圓柱狀,在爐盤上滾轉?;剞D揉和對揉交替操作。其間夾以鏟法、解散團塊?;蛴萌嗄頇C進行,揉捻后成條率達85%以上。
6. 鏟二毛火:繼續蒸發水分、卷緊條索,初步整理形狀。在100℃至110℃的焙爐盤上投放約3kg至5kg揉捻葉,兩人對站焙爐兩邊,兩手心相對,如捧球一樣,2人動作協調一致,左右來回揉茶,使茶坯成團隨手如滾球般翻動。動手由慢至快,并隨時將散落在爐盤邊的零星茶葉收攏,使其受熱受力均勻。經8分鐘至10分鐘后,以手捏成團,柔軟而稍有刺手感為適度,即下葉攤放10分鐘左右?;虿捎妹杓庸C械進行理條。
7. 整形上光:俗稱搓條,是形成恩施玉露茶形似松針、油潤、翠綠的關鍵工序,全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懸手搓條。取鏟二毛火葉0.8kg至1.0kg,放在爐溫70℃至80℃的焙爐盤上,兩手心相對,懸空捧起茶葉,右手朝前,左手向后,不斷的順著一方向搓轉茶葉。搓動幅度不可過大,直到茶條呈細條長圓形,色澤油綠,約七成干時,轉入第二階段――爐盤搓茶,即采用“摟”、“搓”、“端”、“扎”四種手法上光,直至適度。在整形上光過程中,搓茶用力原則:輕-重-輕。第一階段懸手搓用力應輕,當轉入第二階段爐盤搓后,前期茶坯約八成干,茶條互不粘連時,要用力搓條,使茶條緊細挺直。到茶條達九成干時,應減輕搓力,借以焙干,固定外形,謹防搓斷茶條和茶葉色澤變灰(俗稱跑光)。整形上光過程,40分鐘至50分鐘,茶葉含水量以7%至8%為適度,手捻茶葉能成末,梗能折斷,就可下爐。
8. 提香:經過整形上光的產品,再用烘焙或紅外線提香機進行提香,至茶葉含水量5%至6%時下機攤涼。
9. 揀選:提香后的產品,經冷卻后用過篩簸揚、手工揀剔、除去碎片、黃片、粗條、老梗以及其他夾雜物,然后分級包裝貯藏。
(五)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略)
2. 理化指標:
水浸出物 % ≥36.0
粗纖維 % ≤14.0
粉末 % ≤1.0
總灰分 % ≤6.5
水分 % ≤6.5
碎 茶 % ≤2.0
專用標志使用
恩施玉露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恩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準。
產品榮譽
2007年3月5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恩施玉露”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2008年,“恩施玉露”被湖北省農業廳授予“湖北省第一歷史名茶”稱號。
2010至2012年,恩施玉露相繼獲得“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最具發展力品牌”、“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最具影響力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等殊榮。
2014年,“恩施玉露”傳統制作技藝入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5年,“恩施玉露及圖”獲“中國馳名商標”,“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統被認定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2016年,“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統進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7年,“恩施玉露”獲“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