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市

來自中文百科,文化平臺
跳轉至: 導航、 搜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江西省 > 撫州市

撫州市漢語拼音:Fǔ Zhōu Shì;英文:Fuzhou City),古稱“臨川”,中國江西省轄地級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位于江西省東部,撫河上中游。地理坐標北緯26°29′-28°30′,東徑115°35′-117°18′。北連南昌、鷹潭、上饒市,東鄰福建省,南毗贛州市,西接吉安、宜春市。 面積1.88萬平方千米。 轄2個市轄區、9個縣。 截至2021年末,總人口361.49萬。

撫州自西漢始建縣,三國孫吳置臨川郡,至隋改郡擴州易名撫州,迄今已有2200多年建置史。

基本地勢自東南向西北傾斜而以山地和丘陵為主。東南西部三面環山。東南靠武夷山麓,西南枕雩山余脈,中部多丘陵山地,西北為贛撫平原。南豐軍峰山海拔1761米,系全市最高峰。河流屬長江流域鄱陽湖水系。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年平均氣溫17度。

撫州是江右古郡,素有“才子之鄉、文化之邦”美譽,歷史上涌現了一大批名儒巨公,如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大散文家曾鞏;詞壇巨擘晏殊、晏幾道;人稱“百世大儒”的哲學家、思想家陸九淵;明代戲劇家、文學家湯顯祖等。 撫州以象山心學為核心的理學文化、“臨川四夢”為支柱的戲曲文化、旴江醫學為流派的中醫藥文化、麻姑山為依托的麻姑文化、曹山寺為平臺的禪宗文化、流坑古村為代表的古村落文化等享譽海內外。南豐儺舞、廣昌孟戲、宜黃戲、撫州采茶戲等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千金陂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撫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并先后獲得全國“50強氧吧城市”、“中國文化競爭力十佳城市”、“中國國家旅游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 中國投資環境質量十佳城市”、“最美中國文化旅游城市”、“中國詩歌之城”等榮譽稱號。

2022年撫州市地區生產總值1945.62億元,同比增長5.0%。

  • 郵編:344000 代碼:361000 區號:0794

行政區劃

全市轄2個市轄區、9個縣。市政府駐臨川區

歷史

  夏禹時地處揚州域。春秋時為百越之地。戰國時屬楚。秦時屬揚州九江郡。漢改九江郡為豫章郡。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城縣,屬豫章郡。東漢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一部置臨汝縣,縣治設在今撫州市,屬豫章郡。

  三國時為吳地,吳太平二年(257年)建臨川郡,郡治設在臨汝縣。臨川郡轄臨汝、南城、西豐、新建、安浦、永城、宜黃、南豐、東興、西城10縣。兩晉、南朝相沿。南朝梁陳時,以今之崇仁、豐城、永豐、新淦等縣增置巴山郡,領巴山、西寧、新建、興平、豐城、廣豐、新安7縣。臨川郡初屬江州, 陳武帝時與巴山郡同屬高州。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擴州,以臨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撫州,原轄區并為臨川、南城、崇仁、邵武4縣。撫州隸屬洪州總管府,撫州從此定名。唐朝撫州屬江南西道,邵武縣劃出,增設南豐縣。五代時,屬楊吳,轄臨川、崇仁、南豐、宜黃4縣,另置昭武軍,轄南城、東興、永城3縣。宋朝,分為撫州和建昌軍,屬江南西路。撫州轄臨川、崇仁、宜黃、金溪、樂安5縣,建昌軍轄南城、南豐、新城、廣昌4縣。

  元朝改為撫州路、建昌路,另置南豐州,同屬江西行中書省。撫州路轄臨川、崇仁、金溪、宜黃、樂安5縣,建昌路轄南城、新城、廣昌3縣。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改撫州路為臨川府,不久易名撫州府。同年二月升建昌路為肇昌府,九月改為建昌府。

  明洪武初,仍設撫州府、建昌府,南豐降州為縣,屬建昌府,均隸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東道。清時仍稱撫州府、建昌府,屬南撫建道。明、清時,撫州府轄臨川、崇仁、金溪、宜黃、樂安、東鄉6縣,建昌府轄南城、南豐、新城、廣昌、瀘溪5縣。

  辛亥革命后,廢府及直隸州。民國3年(1914年),江西省劃四道分領八十一個縣,原撫州府、建昌府境內各縣隸屬豫章道。民國15年(1916年)廢道,各縣直隸省政府。民國21年(1932年)劃全省為十三個行政區時,原撫州、建昌兩府各縣分屬第五、七、八、十一行政區。民國24年(1935年),南城、南豐、東鄉、臨川、宜黃、崇仁、樂安、金溪、資溪、光澤、黎川11縣劃歸江西省第七行政區,廣昌縣屬第八行政區。1930年至1934年間,黎川、資溪、廣昌、南豐、宜黃、樂安等縣均先后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分屬蘇區閩贛省和江西省。1932年7 月,東鄉珀玕一帶也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屬蘇區贛東北省。

  1949年5月9日,撫州解放。1949年7月1日成立撫州分區,轄臨川市及臨川、崇仁、宜黃、金溪、樂安、南城、南豐、資溪、黎川9縣,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臨川市。1950年9月13日,改撫州分區為撫州區。1952年8月,更名為撫州專區。1967年3月,改為撫州地區。1968年2月,復稱撫州專區。1971年1月22日,再度改為撫州地區。

  1950年3月27日,臨川市并入臨川縣。1951年6月,改臨川縣城關鎮為臨川縣撫州市。1952年8月,廣昌縣由寧都專區劃歸撫州專區管轄;當年還將寧都專區石城、寧都劃歸撫州專區,但當年又將石城、寧都2縣劃歸贛州專區。1953年2月,臨川縣撫州市改名為臨川縣撫州鎮。1954年4月,撫州鎮升為縣級鎮。

  1955年2月,改撫州鎮為撫州市。6月23日,廣昌縣劃入贛南行政區。1958年南昌專區進賢縣來屬。1960年進賢縣劃歸宜春專區。1963年10月,撫州市復稱鎮。1968年6月11日,宜春專區的進賢縣、上饒專區的東鄉縣劃歸撫州專區。1969年10月10日,撫州鎮改為撫州市(縣級市)。1983年7月23日,廣昌縣劃歸撫州地區。1983年9月30日,進賢縣劃入南昌市。

  1987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撫州市與臨川縣合并為臨川市,但到1995年2月才正式合并為臨川市。至此,撫州地區轄臨川市和崇仁、宜黃、樂安、南城、南豐、廣昌、黎川、資溪、金溪、東鄉10縣。

  2000年6月23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撫州地區和縣級臨川市,設立地級撫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臨川區。撫州市設立臨川區,以原縣級臨川市的行政區域為臨川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贛東大道。撫州市轄原撫州地區的南豐縣、樂安縣、金溪縣、南城縣、東鄉縣、資溪縣、宜黃縣、廣昌縣、黎川縣、崇仁縣和新設立的臨川區。2000年10月撫州市正式掛牌。

  2003年底,全市總人口376.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0.2萬人。

  2004年底,全市總人口378.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7.2萬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撫州市轄1個市轄區、10個縣,7個街道、88個鎮、62個鄉、1個民族鄉。

地理

撫州市地圖(政區版)

撫州市地處江西省東部,位于東經115°35′~117°18′、北緯26°29′~28°30′之間,東鄰福建省建寧縣、泰寧縣、光澤縣、邵武市,南接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寧都縣,西連吉安市永豐縣、新干縣和宜春市的豐城市,北毗鷹潭市的貴溪市、余干縣和南昌市進賢縣。南北長約222千米,東西寬約169千米, [89] 總面積1.88萬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撫州市境內東、南、西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與河谷盆地相間。地勢南高北低,漸次向鄱陽湖平原地區傾斜。地貌以丘陵為主,山地、崗地和河谷平原次之。海拔500米以上山地占總面積30%,海拔100——500米之間丘陵占50%,海拔低于100米崗地和河谷平原占20%。市內最局峰—軍峰山海拔1761米。

山脈

撫州市境內山脈集中分布于東部和南部,山體走向為北東一南西向,主要有東部武夷山和南西部雩山,二者在平面上構成北東向斜“川”字形地貌框架。武夷山脈位于撫州市東部,沿贛閩省界向南延伸,為盱江和閩江分水嶺。主要有筆架山、出云峰、昌坪山、楊家嶺、會仙峰、九頭峰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0余座。雩山山脈分布在撫州市南西部,主要有大王山、芙蓉山、相山、血木嶺等,其中市內最高峰軍峰山屬于該山脈。

水文

撫州市有撫河、信江、贛江三大水系,大小河流470條。水流方向除贛江水系烏江外,均由南向北匯入鄱陽湖。

撫州市境內撫河水系:撫河在南城以上古代稱吁江,南城以下名汝水,貫穿撫州市中南部,為江西省僅次于贛江的第二大河流。撫河干流總長348千米,流經境內長271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78.9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6439平方千米。撫河主要支流有盱江、臨水、黎灘河、東鄉水等10余條。

撫州市境內贛江水系:市內贛江水系主要河流在樂安、廣昌兩縣境內,流域面積1422平方千米,有青田水、南村水、鰲溪水、潭港水、招攜水、牛田水、湖坪水、柯樹水。

撫州市境內信江水系:市內信江水系河流分布在東鄉、金溪、資溪三縣區,流域面積1560平方千米,有瀘溪水、黃通水、旸田水。此外,還有直接流入鄱陽湖的潤溪河。潤溪河發源于東鄉區北部楊橋鎮眉毛尖,全長21千米,市內流域面積為116.2平方千米。

氣候

撫州市境內屬南方濕潤多雨季風氣候區,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光熱充足,四季分明,生長期長。全市年平均氣溫在17.06~18.44℃之間,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27.64~29.85℃之間,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20~6.80℃。歷年極端最高氣溫42.2℃,極端最低氣溫-13.2℃。年平均降水量1740.7~2003.3毫米,集中雨季在4~6月,年平均降水日162.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585.5小時。風向全年平均以靜風為主。由于地形復雜,氣候多變,旱澇、風雹、雷電和低溫天氣常有發生。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9年年底,撫州市土地面積18798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11.3%。其中耕地34.21萬公頃,全市人均占有耕地0.088公頃;牧草地0.38萬公頃;林地120.39萬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7.23萬公頃:交通用地2.40萬公頃;水域面積9.19萬公頃;園地8.53萬公頃;未利用土地13.73萬公頃。

水資源

撫州市內水資源豐富,總量達249.23億立方米。

地表水資源:撫州市地表水資源來自降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322億立方米,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左右,資溪縣年平均降水量最大,為1900毫米;臨川區年平均降水量最小,為1600毫米。4一6月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50%。降水部分為植物、土壤和地表水蒸發所消耗,部分形成徑流。全市地表水資源181.11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6300立方米左右。

地下水資源:撫州全市地下水(淺層)資源可動量初步估算為51.86億立方米,平均地下流量模數為22.6萬立方米/年平方千米。市內地下水類型包括松散巖類孔隙水、碎屑巖裂隙孔隙水、基巖裂隙水。前兩類富水性強,水質污染程度低,是生產、生活主要供水源后類富水性差,水質亦不理想,不宜作供水源。

礦產資源

撫州市市內礦產資源豐富,有金屬礦產20多種,非金屬礦產30多種。主要有:有色金屬(含貴金屬)、稀有金屬、黑色金屬、稀土礦產、瓷土礦產、建筑材料及冶金輔助礦產等、以稀有金屬鈾、有色金屬銅、瓷土礦和建筑材料礦產為優勢。已探明儲量礦床有265處,內有大型礦床3處,中型9處,小型253處。已開采利用的有銅、鈾、瓷土、金、鎢、煤、稀土、螢石、石墨、建筑材料等。

能源資源

撫州市內能源資源主要有水能、光能、風能等。

水能:撫州市內水能理論蘊藏量70.246萬千瓦(其中,撫河57.90萬千瓦,信江流域5.496萬千瓦,贛江流域6.73萬千瓦,潤溪河1200千瓦)、占全省水能蘊藏量10.29%。水能可開發量49.14萬千瓦,折合年可開發電量19.66億千瓦小時。

光能:撫州市內全年平均日照總時數1585.5小時,太陽輻射總量102.4~112.2千卡/平方厘米,以南豐縣為最大,東鄉區次之,資溪縣最少。全市屬短日照地區,晝夜變化較小,年內太陽輻射總量不低,有利于長短日照作物生長和太陽能開發利用。

風能:撫州市內一年內以靜風天數最多,年平均風速僅1.13.0米/秒,東鄉、南城、金溪偏大,為22米/秒南城年均風速達3.2米/秒。

能源礦:撫州礦全市有煤炭產地32處,分布在市內8個縣區:主要分布在崇仁相山一禮破一諳源、東鄉劉家嶺一小璜一詹墟、樂安濂坑一仲溪一洞口、南城餛塘一上唐一莊上、南豐池渡和沙崗等地,均為小型規模礦床。累計探明儲量為827萬噸,僅占全省0.7%左右。

植物資源

撫州市內植物起源古老,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可提供物質原料資源植物生產潛力大。

撫州有高等植物3000余種,其中,木本植物109科322屬1018種(含亞種、變種及少數栽培種)。在木本植物中,有優良速生樹種26科55種。有伯樂樹、香果樹、水杉、南方紅豆杉等20種樹種被列為國家級保護樹種,香榧、江南油杉、羅漢松、赤皮稠、美毛含笑、沉水樟等45種樹種被列為省級保護樹種。

撫州市用材植物主要有人工栽培和野生兩種。人工栽培有毛竹、杉木、馬尾松、火炬松、濕地松、柳杉、池杉、水杉、樟樹、橡樹、擬赤楊、木荷、苦褚、楓樹、楊樹、泡桐等。野生有臺灣松、樟樹、伯樂樹、杜英、重陽木、黃檀、花櫚木、紅豆樹、甜櫧、南嶺栲、大葉青崗、東南石櫟、麻櫟、草樹、楓香、楓楊、黃樟、紅楠、楝樹、紫樹、銀鵲樹、湘椴、青檀、榆樹、香椿、南方紅豆杉、香槐、樸樹、鐵冬青等。

撫州市經濟植物木本油料類植物有油茶、油桐、烏柏、楝木、油橄欖、樟樹、香桂、山蒼子、木姜子、吳茱萸、花椒、柏樹、桉樹、松樹:木本淀粉類植物有板栗、櫧類、櫟類、茅栗、錐栗;木本纖維類植物有桑、榆、樸、山油麻、椴樹、糙葉樹、竹類、梧桐、棕櫚:食用果類植物有柑橘、橙、柚、桃、李、柿、板栗、棗、梨、楊梅、獼猴桃、山楂、無花果、葡萄等。

撫州市觀賞植物主要有柏樹、蘇鐵、銀杏、雪松、羅漢松、夾竹桃、黃楊類、臘梅、杜鵑花類、香榧、繡球、玉蘭、含笑、芙蓉、白蘭花、合歡、茶花、桂花、石榴、薔薇花、繡線菊等。

撫州市藥用植物市內木本藥用植物有160余種,主要有銀杏、木通、厚樸、紅茴香、肉桂、陰香、杜仲、皂莢、黃柏、木槿、辛夷、元花、五加、常春藤、山茱萸、朱砂根、女貞、絡石、紫珠、枸枯、鉤藤、忍冬、羊蹄甲等。

動物資源

撫州市內生態條件較好為野生動物提供良好棲息場所。動物資源中有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行類、魚類、軟體動物、浮游動物等。全市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7種,分別為華南虎、金錢豹、云豹、梅花鹿、金貓、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37種,有獼猴、黑熊、豺、大靈貓、小靈貓、水獺、穿山甲、水鹿、鬣羚、大鯢、虎紋蛙、鴛鴦、白尾鷂、白鷴、紅腹錦雞、斑頭鵂鼠鳥、雕、普通夜鷹、藍翅八色束鳥等。屬省級保護動物62種,有狐、貉、果子貍、食蟹獴、黃鼬、豹貓、平胸龜、赤鹿、綠頭鴨、灰胸竹雞、白鷺、火斑鳩、大杜鵑、藍翡翠、灰喜鵲、紅嘴相思鳥、大擬啄木鳥、家燕等。屬《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保護有銀環蛇。全省僅撫州市特有動物有黑熊、紅腹錦雞。

哺乳類:撫州市有華南虎、黑熊、豹、麂、獼猴、大靈貓、小靈貓、金貓、狐、貉、穿山甲、刺猬、豺、水獺、鬣羚、狼、梅花鹿、水鹿、野豬、果子貍、花面貍、食蟹獴、黃喉貂、黃鼬、野免、花鼠等。

鳥類:撫州市有鳥類206種,主要有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雄、白鷴、紅隼、蒼鷹、鳳頭鵑隼、松雀鷹、大擬啄木鳥、金腰燕、家燕、黑枕黃鸝、喜鵲、紅嘴相思鳥、鷓鴣、鳳頭麥雞、八哥、云雀、麻雀、金雕、白鷺等。

兩棲類動物:撫州市兩棲類動物有28種,主要有大鯢、蠑螈、崇安髭蟾、中華蟾蜍、中國雨蛙、虎紋蛙、棘胸蛙、日本林蛙、大樹蛙、飾紋姬蛙等。

爬行類動物:撫州市爬行類動物有42種,主要有銀環蛇、眼鏡蛇、尖吻蝮、黑肩錦蛇、王錦蛇灰鼠蛇、烏梢蛇、竹葉青、水蛇、平胸龜、烏龜、中華鱉、壁虎、石龍子、蜥蝎等。

魚類:撫州市有魚類125種,其中鯉科種類最多,計74種。主要經濟魚類有鯉魚、鯽魚、草魚、鳙魚、鳊魚、烏魚、鯰魚、黃顙(又名黃芽頭)、魚白、鲴魚、鱖魚、黃鱔、泥鰍以及引進的羅非魚、河鰻、河蟹等。

軟體及底棲動物:撫州市有經濟價值的軟體及底棲動物主要有三角帆蚌、褶紋冠蚌、橢圓背角無齒蚌,背角無齒蚌,圓田螺、環棱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