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字母

來自中文百科,文化平臺
跳轉至: 導航、 搜索

  拉丁字母,又稱為羅馬字母,為大多數歐洲語言所采用的字母系統,是世界上最通行的字母文字系統。拉丁字母作為羅馬文明的成果之一,并隨著征服推廣到西歐廣大地區。

  由于早期的歐洲殖民主義和西方文化的影響,有些使用其它文字的語言如越南語土耳其語也改用了拉丁字母。很多之前沒有自己文字的語言如馬來語、印尼語和很多原住民語言也使用拉丁字母來記錄自己的語言。拉丁字母也是國際音標字母的基礎。ISO基本拉丁字母中就包括拉丁字母的大寫和小寫字母。

歷史

  拉丁字母主要源于伊特魯里亞字母,大約在公元前7~前6世紀,從希臘字母通過伊特魯里亞字母,成為羅馬人的文字。根據Hammarstr?m (在 Jensen 521),B、D、O和X這四個字母應該源自傳入南意大利的希臘字母Β、Δ、Ο、Χ。

  沒有爭議的是這些字母主要源自伊特魯里亞文化。字母“C”的讀音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F”字源自?(Digamma),在原來的伊特魯里亞字母及拉丁字母被用來表示/w/音,而“FH”才是本來用作表示/f/音的字母。后來羅馬人簡化了“FH”成為“F”,而這個字母從此就用來表示/f/音。

  半元音/w/與/u/、/u:/及/j/與元音/i/、/i:/都采用同一個字母來表示,分別為“V”及“I”。

  最初的拉丁字母只有20個,并沒有“J”,“W”,而且只有大寫字母,后來才增加到26個。原來的拉丁字母并沒有“U”字,但有一個半元音字母“V”;也沒有“W”,因為“V”字的本來工作就是今日英語“B”的功用;他們亦沒有“J”字,因為“I”本身可以當作半元音來用。直到11世紀才從“I”中分化出“J”,從“V”分化出“U”,又從“U”分化出“W”。

主要字母

  拉丁字母主要有以下26個字母。不過,雖然名稱上叫作拉丁字母,拉丁語其實沒有用 J 和 W 這兩個字母。

大寫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小寫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衍生拉丁字母

尖音 重音 折音 分音/德語變音
á é í ó ú Y à è ì ò ù ? ê ? ? ? ? ? ? ? ü ?
á é í ó ú y à è ì ò ù a ê ? ? ? ? ? ? ? ü ?
軟音 鼻音 鼻化元音 合字 來自盧恩字母
? ? ? ? ? ? ? ? ? ? ? ? ? T
? ? ? ? ? ? ? ? ? ? ? ? ? ? t

  在拉丁字母使用過程中.會因為配合的語言而衍生出新的字母,有時是為了表示新的音位而產生新的字母。衍生字母的形成方式很多,例如在已有的字母上加上附加符號、將多個字母結合成一個字母,稱為合字、直接創造新的字母、或是指定一組字母有其特定的用途(如二元字母、三元字母)等。有些語言的衍生拉丁字母也會出現在字母表中。

使用范圍

  拉丁字母的傳播和基督教的傳播密不可分。整個西歐美洲、澳洲、非洲(除北非埃塞俄比亞外)的語言,以及東歐波蘭語、捷克語、霍爾瓦特語、斯洛文尼亞語,還有亞洲的越南語、馬來語、印尼語和土耳其語都采用拉丁字母。

  中國在1605年(明朝萬歷三十三年)出現的第一個漢語拼寫方案就是采用拉丁字母;1958年開始使用的漢語拼音也是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1949年后,為中國各少數民族所創制的文字也是以拉丁字母作為基礎,如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