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黃梔子

來自中文百科,文化平臺
跳轉至: 導航、 搜索

樟樹黃梔子,江西省宜春市樟樹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4年2月13日,《質檢總局關于批準對安澤連翹等產品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告》(2014年第13號)批準)

樟樹黃梔子,又名小紅梔子、山梔子,來源于茜草科植物梔子的干燥近成熟果實,是樟樹原產藥材。樟樹境內紅壤發育于多種成土母質,風化作用強烈,生物積累旺盛,物質的生物小循環十分迅速,這種既豐饒又略帶酸性的土壤養育了個小、皮薄、色紅、飽滿的樟樹黃梔子。

樟樹黃梔子有別于其它產地的大黃花梔子、水梔子。以個小,以皮薄、飽滿、色紅黃者為佳。富含多種環烯醚萜甙類成分,主要為梔子甙,即京尼平—1—葡萄糖甙,含量高達6%,并含去羥梔子甙、京尼平—1—β—龍膽雙糖甙、雞矢藤次甙甲脂、梔子新甙、梔子酮甙、去乙酰車葉草甙酸甲脂等;另含番紅花甙、番紅花酸、熊果酸等。藥性苦、寒。有清熱、瀉火、涼血等功用,主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等疾病?!渡褶r本草經》、《本草綱目》列為中品。

樟樹黃梔子

產地范圍

樟樹黃梔子產地范圍為江西省樟樹市現轄行政區域。

專用標志使用

樟樹黃梔子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江西省樟樹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江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準后予以公告。樟樹黃梔子的檢測機構由江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當地習稱“黃梔子”)

二、立地條件

產地范圍內海拔高度≤1000m,土壤種類為紅壤或黃紅壤,有機質含量≥1.0%,pH值5.0至7.0, 土層厚度≥50 cm。

三、栽培管理

1. 育苗:種子繁殖或扦插繁殖育苗。

2. 定植:

(1)時間:2月上旬至3月中旬或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

(2)栽植密度:每667㎡(畝)300株至450株。

3. 施肥:每年每667㎡(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kg,復合肥30kg至50kg。

4. 修剪:以冬剪為主,通過冬剪短截和夏剪抹芽相結合,保證樹冠通風透光。

5.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采收與加工

1. 采收時間: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果皮顏色由青轉橙黃或橙紅色時分批采收。

2. 加工方法:采收鮮果置蒸桶中蒸2分鐘至3分鐘,然后曬干或烘干。

五、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梔子的果實外觀呈橢圓形,卵圓形,長1.5cm 至3.0cm,直徑0.6cm 至1.8cm;表面呈橙紅色或橙黃色;種子多數扁卵圓形,集結成團,深紅色或紅黃色;氣微,味微酸而苦。

2. 理化指標:梔子苷含量≥3.6%;水分含量≤8.5%。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