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縣

來自中文百科,文化平臺
跳轉至: 導航、 搜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泰和縣

  泰和縣漢語拼音:Tài Hé Xiàn;英文:Taihe County),中國江西省吉安市轄縣。位于江西中部偏南,贛江中游??偯娣e2666平方千米??側丝?2.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7萬人。以漢族為主,有畬、回、壯、滿等9個少數民族。轄16個鎮、6個鄉。

  地處吉泰盆地腹地,西部和東南部為山區、丘陵,中部為河谷平原。東部西陽山十八排海拔1176米為境內最高峰。河流眾多,贛江流貫中部。年均溫18.6℃,年降水量1575毫米。有煤、鎢、鐵、銅、砂金、石英、瓷土、紅砂、石灰石、鉀鹽等礦產資源。是全國首批商品糧、商品?;乜h。特產有泰和烏骨雞、烏雞酒等。京九鐵路、贛粵高速、泰井高速、105國道、319國道過境,設有井岡山火車站,縣城距井岡山機場15千米。名勝古跡有始建于唐代的縣城東門快閣,贛江之濱的高城遺址、縣城東西龍頭山的鉤子腦塔、明代的揚士奇墓。革命紀念地有白云山戰斗遺址,老營盤戰斗紀念碑、馬家洲集中營、革命烈士紀念館等。

  • 郵編:343700 代碼:360826 區號:0796

行政區劃

  全縣轄16個鎮、6個鄉:澄江鎮、碧溪鎮、橋頭鎮、禾市鎮、螺溪鎮、蘇溪鎮、馬市鎮、塘洲鎮、冠朝鎮、沙村鎮、老營盤鎮、小龍鎮、灌溪鎮、苑前鎮、萬合鎮、沿溪鎮、石山鄉、南溪鄉、上模鄉、水槎鄉、上圯鄉、中龍鄉。共有22個居委會、290個行政村??h政府駐澄江鎮。

歷史

  西漢為廬陵縣境,東漢建安四年(199)析廬陵縣置西昌縣,為廬陵郡治。隋開皇十一年(591)以“地產嘉禾,為和氣所生”,更名泰和縣,屬吉州(后稱廬陵郡)。唐改太和縣,曾為南平州治。明復改泰和縣。先后屬吉州、吉安路、吉安府、廬陵道等,現屬地級吉安市。

  1997年,全縣面積2665.4平方千米,人口51萬,轄9個鎮、17個鄉:澄江鎮、小龍鎮、禾市鎮、馬市鎮、塘洲鎮、文田鎮、上田鎮、蘇溪鎮、沙村鎮、碧溪鄉、橋頭鄉、螺溪鄉、石山鄉、南溪鄉、棲龍鄉、冠朝鄉、上模鄉、水槎鄉、上圯鄉、老營盤鄉、中龍鄉、灌溪鄉、苑前鄉、樟塘鄉、萬合鄉、沿溪鄉??h政府駐澄江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496567人;其中:碧溪鎮15721人、橋頭鎮15547人、禾市鎮21923人、螺溪鎮31854人、上田鎮23363人、蘇溪鎮21269人、馬市鎮28534人、塘洲鎮3254Z人、冠朝鎮20058人、沙村鎮14604人、小龍鎮9130人、苑前鎮26011人、萬合鎮35467人、文田鎮19360人、澄江鎮48882人、石山鄉11986人、南溪鄉12606人、棲龍鄉7455人、上模鄉10004人、水槎鄉12010人、上圮鄉8004人、老營盤鄉5724人、中龍鄉7181人、灌溪鄉23905人、樟塘鄉10178人、措溪鄉23249人。

  2002年底,泰和縣轄16個鎮、6個鄉,24個居委會、363個行政村。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51.3萬人。2005年末全縣總人口51.57萬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png 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劃
直轄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慶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遼寧省 | 吉林省 | 黑龍江省 | 江蘇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東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廣東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貴州省 | 云南省 | 陜西省 | 甘肅省 | 青海省 | 臺灣省
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西藏自治區 | 寧夏回族自治區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特別行政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 | 澳門特別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