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
洞庭湖(漢語拼音:Dongting Hu;英語:Dongting Lake),中國第三大湖,僅次于青海湖、鄱陽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屬構造湖。長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湖區位于荊江南岸,跨湘、鄂兩省,介于北緯28°30′~30°20′,東經110°40′~113°10′。湖面海拔33米,最深23.5米,湖區面積1.878萬平方千米,天然湖面2,740平方千米,另有內湖1,200平方千米。
洞庭湖南納湘、資、沅、澧四水匯入,北與長江相連,通過松滋、太平、藕池,調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納長江洪水,湖水由東面的城陵磯附近注入長江,為長江最重要的調蓄湖泊。由于泥沙淤塞、圍墾造田,洞庭湖現已分割為東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大通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部分。
歷史上洞庭湖曾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昔日號稱“八百里洞庭”。由于近現代的圍湖造田,以及自然的泥沙淤積,洞庭湖面積由最大時的清順治年間到清道光年間汛期的湖面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驟減到1983年的2625平方公里,后被鄱陽湖超過而成為第二大淡水湖。近年來加強了對湖泊區域的保護,實行退耕還湖?,F在天然湖泊面積2820平方公里。
地質、地貌
洞庭湖是燕山運動斷陷形成,第四紀以來,均處于振蕩式的負向運動中,形成外圍高、中部低平的碟形盆地。盆緣有桃花山、太陽山、太浮山等500米左右的島狀山地突起,環湖丘陵海拔在250米以下,濱湖崗地低于120米者為侵蝕階地,低于60米者為基座和堆積階地;中部由湖積、河湖沖積、河口三角洲和外湖組成的堆積平原,大多在25~45米,呈現水網平原景觀。湖底地面自西北向東南微傾分為西、南、東洞庭湖。
氣候、水文
湖區年平均氣溫16.4~17℃,1月3.8~4.5℃,絕對最低氣溫-18.1℃(臨湘1969年1月31日)。7月29℃左右,絕對最高氣溫43.6℃(益陽)。無霜期258~275天。年降水量1,100~1,400毫米,由外圍山丘向內部平原減少。4~6月降雨占年總降水量的50%以上,多為大雨和暴雨;若遇各水洪峰齊集,易成洪、澇、漬災。
洞庭湖北有分泄長江水流的松滋、太平、藕池、調弦(1958年堵口)“四口”;東、南、西三面有湘江、資水、沅江、澧水等直接灌注入湖,形成不對稱的向心水系,水量充沛,年徑流變幅大,年內徑流分配不均,汛期長而洪澇頻繁。城陵磯多年平均徑流量3,126億立方米,最大年(1945)徑流量5,268億立方米,最小年(1978)徑流量1,990億立方米。汛期(5~10月)徑流量占年平均徑流量的75%;其中“四口”1,164億立方米,占汛期徑流總量的48.5%。洞庭湖水位始漲于4月,7~8月最高,11月至翌年3月為枯水期。多年最大水位變幅,岳陽達17.76米。素有“洪水一大片,枯水幾條線”,“霜落洞庭干”之說。
1954年長江中游出現特大洪水,洞庭湖尚能削減洪峰,顯示湖泊調蓄功能。然而,眾水匯聚湖中,僅有城陵磯一口流出,洪水停蓄時間長,泥沙大量沉積,洲灘面積擴展。1956~1995多年平均入湖泥沙16,655萬噸,其中來自長江的占79.5%,來自“四水”的占18.2%,而城陵磯輸出量只占入湖泥沙量的26%,淤積在洞庭湖的泥沙占入湖泥沙總量的74%。年平均淤積量較鄱陽湖大十幾倍。洲灘面積每年擴展13.53平方千米。20世紀70年代以來,“三口”口門淤高,入湖水量減少。西洞庭湖蓄洪能力基本消失,南洞庭湖南移,東洞庭湖東蝕,調蓄功能趨向衰減。
發育過程
先秦–漢晉時期,因河流入湖三角洲不斷向湖中伸展,湖面分割縮小,湖區邊緣出現洲灘與分隔的湖群。4~19世紀,洞庭湖繼續緩慢沉降,洞庭湖水系受長江分流南下影響,洞庭湖一直向東擴展。清道光年間(1825)洞庭湖到達全盛時期,周極400余千米,洪水湖面6,000余平方千米。百余年來,長江數次大水往南潰決,形成“四口”分流局面,江水挾帶大量泥沙入湖,加上不合理的圍墾,湖泊迅速淤塞萎縮,最快的速度每年縮小面積超過200平方千米。20世紀50年代初縮小到4,350平方千米,70年代初僅有2,820平方千米,70年代末只剩下1,000余平方千米。昔日號稱“八百里洞庭”的中國第一大湖,已被分割成許多大小湖泊,其中較大的有東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和大通湖。80年代以來,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北部)正向沼澤化演變。1998年長江全流域性大洪水后,洞庭湖地區開展了大規模的退田還湖,規劃2010年湖面將恢復到4,350平方千米。
經濟
洞庭湖區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重點淡水漁區之一。湖泊以定居性魚類為主,有咸淡水洄游性魚類和江湖半洄游魚類114種,隸屬12目23科70屬。以鯉科為大宗,有63種,占55.3%。主要經濟魚類有草、鰱、鳙、鳊、魴、鱖等12種。蘆葦遍布湖洲,面積6萬公頃,90%用于造紙。
洞庭湖區有通航河道147條,通航里程3,276千米;常年通航河道75條,其中主要航道16條計996千米。湖區周圍有岳陽市、益陽市、常德市等工業城市。
洞庭湖區的名勝古跡較多,有岳陽樓、君山、桃花源、屈子祠等,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