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門雞蛋
來自中文百科,文化平臺
洪門雞蛋蛋殼質硬,光澤鮮亮;打開后蛋黃凸起、完整,有韌性,蛋白澄清、透明、稀稠分明。
據《南城縣志》記載,洪門雞蛋起源于宋代,興于明、清,盛于革命戰爭時期。最早的洪門雞蛋制作起源于民間辦喜事時,為圖吉利將雞蛋用紅色染紅蛋殼(故洪蛋又稱紅蛋)。至今南城民間過生日、結婚辦酒席仍保留著吃洪蛋(紅蛋)的習俗。洪蛋聞名于閩、贛、粵等南方各地,至今還有“建昌府內米滿倉,彭家府第蛋溢香”;“一雙紅蛋骨肉親,牽手再拜求觀音”之說?!暗歉呱缴弦坏鸹?,花香飄到花樓下,情妹眼里說句話,紅蛋敲破竹籬笆”( 一叼花系南城方言為一支花的意思、登高山和花樓下均為南城地名)。據正德《建昌府志》載“硝石店鋪密布,多以洪蛋腌制”。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準對“洪門雞蛋”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洪門雞蛋的地理標志保護的區域范圍為南城縣建昌鎮、萬坊鎮、洪門鎮、里塔鎮等4個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6°24′51″—116°57′41″,北緯27°18′00″—27°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