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化粉

來自中文百科,文化平臺
跳轉至: 導航、 搜索
清化粉

清化粉,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0年9月3日,《關于批準對承德國光蘋果、浮宮楊梅、清化粉、懷集茶稈竹、蜀錦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告》(總局2010年第96號)批準)米粉品種,始興的傳統特色產品,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因始興縣古稱清化,故名“清化粉”;又名“宰相粉”,相傳是唐朝名相張九齡的母親為小九齡研制出來的“宵夜”;又稱“隘子米粉”,因原產于始興墨江源頭的始興縣隘子鎮而得名。又由于產地和形狀、氣色的原因,先后有清化粉、剪粉、切粉、香粉的稱謂。明朝嘉靖丁酉年間修訂的《始興縣志》就有關于香粉的記載。

清化粉產品選用當地優質山稻米,山泉水為原料(山稻米具有吸水性、溶解性、延伸性、糊化性、膨脹性都強于其他品種米的特點,而干凈透亮、清涼甘甜、高吸附,強過濾的山泉水無疑是洗浸泡和蒸煮稻米的上乘佳料),經傳統加工工藝精制而成,無色素、無添加劑,以久煮不爛,粉色晶瑩透明,粉幼如絲,柔韌爽口著稱,是理想的綠色食品。

清化粉固有的自然色澤,油滑透明;有米粉的自有清香,無酸味、霉味及其它異味;米粉絲粗細均勻,無并條;煮制復水后不糊湯,米粉極少斷條,口感軟滑、柔韌、爽口、不粘牙。清化粉素有“炒而不爛、煮而不糊”的特性,在當地有炸、炒、燴、湯等多種食用方法,食后口齒留香、回味無窮。

2019年12月17日,“清化粉”入選2019年第四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產品特點

清化粉以大米為主要原料,經選米、洗滌、浸泡、磨漿、蒸煮、晾干、煮制、切粉、成型、曬粉、包裝等傳統制作工藝制作而成,具有晶瑩油潤、粉色透明、均勻,米香味純正濃郁,炒而不爛、煮而不糊、口感柔韌、滑爽等品質特點,深受各地消費者喜愛。

清化粉
清化粉

產地環境

始興縣境內山地丘陵交錯,溪谷縱橫,大小盆地錯落其間。山地丘陵占全縣總面積的75%以上,其次為河谷盆地和山間盆地。山勢大都從東北伸向西南,具有山勢高峻、河流密布、溝谷幽深的地貌特征。隘子鎮(古稱清化)位于始興縣南部,四面環山,空氣、水質無任何污染,屬盛產水稻的中亞熱帶氣候,泉水資源非常豐富,獨特的地理環境為清化粉的制作選料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清化粉采用隘子(即清化地區)自產的新鮮山稻米(秈米)、山泉水等原料,并利用生產地優越的生態環境和山區晝夜溫差大等氣候條件干制,最終形成風味口感獨特、區域地理特色突出、食品安全質量高的地方食品。

清化粉之所以質量上乘,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一是大米因素,清化粉選用清化河流域種植的中造山稻米,這里所種植的山稻米時間長,淀粉含量高,具有吸水性、溶解性、延伸性、糊化性、膨脹性都強于其他品種米的特點。二是水質因素,隘子鎮四面環山,空氣、水質無任何污染,水源發達,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非常豐富,其中清化河就是始興縣墨江河源頭的發源地,且該河地下水水質偏軟,具有干凈透亮、清涼甘甜、天然凈化的特點,非常適宜米粉的生產加工。三是加工工藝因素,清化粉經傳統加工工藝精制而成。

清化粉

歷史人文

清化粉的生產可追溯到唐朝(685年—716年),已有1300多年歷史。

傳說清化粉的由來與唐朝名相張九齡有關。1330多年前,張九齡出生于始興清化湖灣石頭塘村,張九齡年少時聰慧好學,7歲便能文,為考取功名,常秉燭夜讀至深夜。母親楊氏看在眼里,喜在心頭,也疼在心頭,一來希望九齡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二來擔心小小年紀的九齡如此熬夜苦讀,身體吃不消。為了能讓小九齡補充營養,經反復嘗試,終于摸索出一套制作米粉的方法,她精心地挑選家里的優質米,用山泉水浸泡透,再耐心地用石磨磨成又稀又嫩的粉漿,然后用蒸盤蒸成薄薄的四方粉片,用竹篩撐著放在太陽下曬至八成干后,再用溫開水泡軟,然后幾張幾張疊好卷起來,用刀細細地切成粉絲,扎好后再曬通透并藏好。每至深夜,楊氏便燒開水,泡上一、兩扎粉,幾分鐘后,便做成一份小九齡的“快餐夜宵”。寒窗苦讀,小九齡終成一代賢相。楊氏制作的粉絲,因為是用刀細切而成,當時人們俗稱為“切粉”;張九齡官至宰相后,為紀念慈母,將米粉外形改為上朝時用的朝笏狀,分送朝中大員,食者均稱贊有加,這種米粉也隨之遠近聞名,并成為清化地區傳統的地方美食。時至今天,當地仍然保留著這樣的一個風俗,凡是高考考生,在考試前家長都要煮一碗清化粉給孩子吃,寓意高考金榜題名,能像張九齡一樣高中狀元,官至宰相。

由于清化粉的生產、食用歷史都與張九齡有關,長期以來,清化粉蘊含了深厚的人文內涵。據始興文史(1988年1月出版)記載:唐王因故到張九齡家作客,九齡公吩咐家人沏茶、備餐,并端出一碟“石韭炒清化切粉”,兩人邊吃邊談,九齡道:“此乃鄙處待友上席,粉面皆然;它象征友情之絲,纏綿不斷!”,皇帝龍顏大悅。這種好客之說,還留傳至今。因此,在清化當地,凡朋友聚會或有朋自遠方而來,主人必定會炒一盤長長的清化粉招待,以盡好客之道,并祝愿友情像清化粉一樣長久。

2012年,始興縣有32家大小企業從事生產清化粉,年產量達220萬斤,總產值達1100萬元,產品除銷往粵北地區外,還銷往珠三角地區。

清化粉(晾曬中)

地理標志

產地范圍

清化粉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廣東省始興縣隘子鎮、司前鎮等2個鎮現轄行政區域。

專用標志使用

清化粉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東省始興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準。清化粉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要求。

1. 大米:選用保護區內生產的秈稻米,其直鏈淀粉含量17%至26%。

2. 水:用于加工米粉的原料用水選用清化河水及清化河流域的天然山泉水。pH值為6.5至7.5,總硬度為20.0至35.0(CaO,mg/L),鐵、錳含量≤0.005mg/L。

(二)加工工藝要求。

1. 加工工藝流程:原料→精選→清洗→浸泡→磨漿→一次蒸粉→晾干→二次煮制→切粉→成型→干燥→包裝→檢驗→成品

2. 加工操作要點:

(1)原料精選:選用當地所產新鮮秈稻米,經簸、篩、檢等工序剔除砂、稗、糠和谷粒等雜質。陳化期在3個月至9個月。

(2)清洗:用水淘洗去除灰塵、泥土和漂浮雜質。

(3)浸泡:將淘洗后的大米按1:2加水浸泡。春夏氣溫高時浸泡1至3小時;秋冬氣溫低時浸泡2至5小時??刂谱詈蠼频拇竺姿趾繛?5%至35%、手捻可碎為宜。

(4)磨漿:將浸制好的大米按2:1質量比例加水磨漿。

(5)一次蒸粉與晾曬:在不銹鋼長方形粉盤底部和內側均勻涂上一層薄的食用植物油,將磨好的粉漿攪拌均勻后舀入盤子,粉漿厚度一般為0.5mm至1mm為宜。入蒸鍋用大火蒸2至3分鐘。出鍋冷卻后,把粉皮整張從盤子上脫模揭下,注意保持粉皮完整。將粉皮整齊平鋪在竹篩上,置于太陽下曬至八成干。

(6)二次煮制和切粉:將粉皮疊好,置于鍋內,倒入30℃至35℃的溫開水,水要浸沒粉皮。待粉皮軟化后,將幾張粉皮疊放整齊,卷成筒狀,用刀切成均勻的截面為方型的粉絲。把切好的米粉絲抖動分開,但保持均勻的直條狀,不要讓粉絲相互纏繞。

(7)成型:將直條狀的米粉絲等分成扎狀,注意每根粉絲要條理一致,每團粉絲要外形均勻。

(8)干燥:把成型好的米粉團置于竹蔑架上,在光照、通風良好的室外曬場晾曬及風干,干燥到米粉含水量低于13%為宜,干燥后的粉團每扎約250克。一般要求選擇晴好天氣進行干燥以保證米粉質量。

(9)包裝:去除干燥好的米粉團外翹的粉絲,每團米粉進行單獨包裝,塑料膜要采用符合食品衛生標準要求的塑料材料。最后用紙盒容器進行包裝。

(10)貯存:清化米粉要用專用成品庫存放。庫內保持通風,氣溫要控制在30℃以下。嚴禁露天堆放,不得與有毒有害物品混存混放。成品有效貯藏期為6個月。

(11)出廠檢驗:清化粉在出廠銷售前按要求進行出廠檢驗,合格者方能出廠銷售。

(12)運輸:清化粉運輸要采用無污染的封閉式的專用交通工具,不得與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混裝混運。

(三)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每扎粉重約125克。具有大米固有的天然清香,粉色晶瑩油潤;有“炒而不爛,煮而不糊”的特性,入口柔韌、軟滑清爽,不粘牙、無牙磣、有咬勁。

2. 理化指標:水份含量≤14.0%,酸度≤4°T,斷條率≤10%。

3. 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