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茶油
來自中文百科,文化平臺
袁州區南、西、北三面環山,土壤多為石灰巖、石英砂巖、纖維巖等巖類風化母質、第四紀紅色粘土母質和沖積母質發育而成,年平均氣溫17.2℃,降水量1650毫米左右,日照時數1734.7小時,適宜油茶生長。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年),袁州就已大面積撫育油茶林。袁州油茶主要品種有宜春白皮中子、三角楓和長林系列。袁州茶果果形中偏小,皮薄,籽烏黑,鮮果出籽率高,種仁含油率高;袁州茶油色澤金黃、品質純凈、澄清透明、氣味清香、味道純正。
2017年4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準對“袁州茶油”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袁州茶油地域保護范圍為北緯27°33′05″—28°05′33″;東徑113°54′18″—114°37′21″,即袁州區天臺鎮、遼市鎮、竹亭鎮、水江鎮、金瑞鎮、飛劍潭鄉、楠木鄉、慈化鎮、洪塘鎮、新田鎮、西村鎮、彬江鎮、渥江鎮、寨下鎮、柏木鄉、蘆村鎮、三陽鎮、湖田鎮、南廟鎮、新坊鎮及袁州區油茶試驗林場等21個鄉鎮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