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

來自中文百科,文化平臺
跳轉至: 導航、 搜索
梁、東魏、西魏時期全圖
  西魏(535-557年),南北朝時期由北魏分裂出來的割據政權。北朝之一,都長安。管轄今湖北襄樊以北、河南洛陽以西,原北魏統治的西部地區。由鮮卑宇文泰擁立北魏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為帝,與高歡所掌控的東魏對立,至557年被宇文周取代,總止經歷兩代三帝。在整個西魏統治時期,一直都由權臣宇文泰控制著政權,在他努力下,北方經濟逐漸恢復,人民安居樂業,而且屢勝東魏。

  北魏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元修脫離高歡,從洛陽逃至長安,投靠北魏將領、鮮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殺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文帝),史稱西魏,政權實由宇文泰掌握。宇文泰于大統元年(535)頒布新制,稱為中興永式。其主要內容是:嚴禁貪污、裁減官員、置立正長(正即閭正、族正,長指保長。保、閭、族為地方基層組織名稱)、實行屯田、制定計帳(預計次年賦役的概數)和戶籍等制度。七年,關中大族出身的蘇綽漢族封建統治的經驗總結為6條:①清心。②敦教化。③盡地利。④擢賢良。⑤恤獄訟。⑥均賦役。宇文泰對這些統治經驗非常重視,頒行為六條詔書,作為施政綱領。十六年,又正式建立由八柱國分掌禁旅的府兵制。府兵共有兵力約5萬,除宇文泰和宗室元欣外,分別由6個柱國大將軍統領。此制的建立,對軍隊進行統一指揮和訓練,有利于中央政權的加強。繼續推行均田制。西魏期間,社會較為安定,國力日趨強盛,有效地抗擊了東魏的多次進攻,而且于廢帝二年(553)取得南朝梁的蜀地,次年又奪得江陵。557年初,宇文覺廢西魏恭帝自立為帝,即孝閔帝,建立北周。

  >>> 中國歷史紀年表

西魏世系

  文皇帝-元寶炬 在位17年。孝文帝孫,京兆王元愉之子。534年,北魏孝武帝憤高歡專權而奔關中依宇文泰,次年初,宇文泰鴆殺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即位時29歲,45歲時駕崩。551年,元寶炬死,元欽嗣位。葬永陵(在今陜西富平縣東南)。

  廢帝-元欽 在位4年。文皇帝長子。以皇太子嗣位,551年即位,沿用文帝年號,此年去年號,稱元年。554年謀誅宇文泰,反被宇文泰所廢,不久被毒死。

  恭帝-元廓 在位4年。文帝第四子。即位前封齊王,廢帝三年正月即皇帝位,去年號,稱元年,復姓拓跋氏。557年12月,宇文泰之侄宇文護,迫恭帝讓位于宇文覺(宇文泰嫡子),封恭帝為宋工,尋殺之,西魏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