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

來自中文百科,文化平臺
(重定向自說文
跳轉至: 導航、 搜索

  《說文解字》漢語拼音:Shuowen Jiezi;英語:Analytical Dictionary of Characters),中國第一部字典。東漢許慎編著。書成于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安帝建光元年(121),作者令其子許沖進獻給朝廷。

  自秦始皇焚《詩》、《書》百家語以后,西漢時期五經立于學宮的都是用隸書寫的“今文經”,雖然用篆書古文寫的“古文經”已有發現,但一直為今文經家所排斥,到東漢時期才盛行起來。古文經家是有本之學,今文經家不明古人造字的條例,根據隸書,隨意口說,荒謬不足信,所以許慎作《說文解字》一書,根據古文,首創分析文字結構的方法和理論,一掃西漢東漢間今文讖緯的謬說。

  許慎在自敘里陳述作書的旨趣說:“俗儒鄙夫玩其所習,蔽所希聞,不見通學,未嘗睹字例之條,怪舊藝,而善野言……蓋非其不知而不問,人用己私,是非無正,巧說邪辭使天下學者疑……今敘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證,稽撰其說,將以理群類,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旨,分別部居,不相雜廁?!睍兴瘴淖职?a href="/index.php?title=%E7%AF%86%E6%96%87&action=edit&redlink=1" class="new" title="篆文(頁面不存在)">篆文(即小篆)、古文(主要來自孔子舊宅壁中書)、籀文?!拔淖帧蓖ǔW鳛橐粋€詞來用。許慎在自敘里說:“倉頡之初作書,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寖)多也?!薄拔摹敝傅氖钦w象形表意的字,“字”指的是結體有表形表聲的合體字,所以他以《說文解字》為書名,后代簡稱為《說文》。

  《說文》是一部有嚴整體例的著作。全書以小篆為主體,分析字形結構,根據不同的偏旁,分立540部,始于“一”部,終于“亥”部。凡字形偏旁或筆畫接近的字都歸于一部。部與部排列的順序大體以部首的筆畫和形體結構是否相近為準則,筆畫結構相近的列在一起。

  許書分為14篇,另敘目1篇。每部文字的排列本著三個原則:

  1. 文字的意思屬于好的、善的列在前面,屬于貶義的、不好的列在后面;
  2. 一部之內,專有名詞列在前面,普通事物名詞列在后面;
  3. 義類相近的字相鄰,以便檢索。

  每一篆文之下先言義,后言形體結構,最后有時用“讀若某”來標明讀音。小篆之外,如有籀文、古文異體,則列其下,名為“重文”。全書共收篆文9,353字,重文1,163字。古書中所使用的文字大體具備,其中既有先秦所有的字,也有漢代新產生的字,為后代考察漢字發展的歷史提供了極寶貴的材料。有了許慎的書,現在得以讀通大量的甲骨卜辭和銅器銘文。

  許慎分析字形,根據“六書說”。象形、指事由字形以見義。如“氣,云氣也,象形”,“丄,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睍?、形聲則分別其組合成分,如“此,止也。從止從匕,匕即相比次也”。又“賞,賜有功也,從貝尚聲”。凡言“從某從某”或言“從某某”,都是會意字;凡言“從某某聲”的都是形聲字。書中也有會意兼形聲的,如“貧,財分少也,從貝從分,分亦聲”。也有言“從某某省聲”的,如“夜,舍也,天下休舍也,從夕,亦省也”。許慎的分析,有助于理解篆書的結構,如“夜”之從夕從亦,“春”(萅)之從艸從日,屯聲,都從篆書演變成今體?!墩f文》中的訓釋,或因形以說義,或取書傳中的古訓。后代的字書都援引《說文》訓釋,以為典要。至于依照《說文》的偏旁分部來編排文字的,更多不可數。晉代呂忱的《字林》,梁代顧野王的《玉篇》,宋代司馬光等的《類篇》,明代梅膺祚的《字匯》,清代張玉書等的《康熙字典》等都按偏旁部首排列文字?,F代所編的字典辭書也應用部首檢字的方法。

  《說文》中保存大量古字古義,為研究古代典籍和古文字的必讀之書。清代漢學昌盛,學者對《說文》最為重視。有的??薄墩f文》,有的為《說文》作注,有的研討《說文》的體例以及書中的引經、讀若之類。其中最著稱的有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王筠的《說文句讀》,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四家。

  段玉裁以許慎所加字義為字之本義,進而推衍其引申義、假借義,并定其古韻部屬,考證詳明,創見極多。桂馥的《義證》意在證明許說,首先博引群書詁訓,或數義,或十余義,依次序列,兼收詳載,然后解說許書原文,厘訂訛誤,資料豐富,條理秩如,極便參考。王筠的《句讀》以段、桂所注和其他學者所論,取其精當處錄出,而又略有增易更正,以便學者誦習。王筠還作有《說文釋例》一書,解釋許書體例。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改變編排方法,以古韻18部為綱領,同部的按不同諧聲聲旁分別排列,聲旁相同的字順序列在一起,改換了《說文》原本的次序,除解說許慎的訓釋以外,旁及字義的引申和假借,并且在許書原有的文字之外另附漢魏以前書中所見的字。

  這四家的書各有其特點,對文字學訓詁學都有極大貢獻。近代丁福保曾搜集所有關于《說文》的著述,匯總集為一書,名為《說文解字詁林》,舉一字而眾注俱在,極便研究。正編之外又有續編,巨細不遺,可以說是許學淵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