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

來自中文百科,文化平臺
跳轉至: 導航、 搜索
《資治通鑒》宋紹興三年 孤本

  《資治通鑒》漢語拼音:Zizhi Tongjian;英語:Comprehensive Mirror to Aid in Government),中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北宋司馬光撰。全書294卷,另有《目錄》30卷,《考異》30卷?!顿Y治通鑒》記載了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到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歷史。

  《通鑒》的編寫分作三步:第一步把收集的史料,標明事目,按照時間順序加以排列,力求完備,叫作叢目。第二步把叢目中的史料進行考辨,擇其記述詳盡者,重新編寫,叫作長編。這兩步工作都由協修人員擔任。協修者有劉攽、范祖禹三人。劉恕學識淵博,對《通鑒》的討論編次,用力最多。劉攽于漢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專深的研究。他們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貢獻。第三步由司馬光就長編所載,考其同異,刪其繁冗,修改潤色,寫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奪,一出于光。

  《通鑒》征引史料極為豐富,除十七史外,所引雜史、文集、實錄、譜牒、家傳、行狀、小說等各種史料達數百種。書中敘事,往往一事用數種材料寫成。歧異之處,均加考訂,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為《考異》?!锻ㄨb》具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尤以《隋紀》、《唐紀》、《五代紀》史料價值最高。

  《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按時間先后敘次史事,往往用追敘和終言的手法,說明史事的前因后果,以期使人得到系統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內容以政治、軍事的史實為主,借以展示歷代君臣治亂、成敗、安危之跡,作為歷史的借鑒。但書中在敘述歷代統治階級活動的同時,也敘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與斗爭?!锻ㄨb》文字優美,敘事生動,歷來與《史記》并列為中國古代之史家絕筆。

  《通鑒》還選錄了前人的史論97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寫了史論118篇,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歷史觀點?!锻ㄨb》對歷史上有關圖讖、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采取了批判的態度,是史學思想的重要進步。

  《通鑒》成書后,元豐八年(1085),范祖禹、司馬康、黃庭堅、張舜民等奉命重行校訂,元祐七年(1092)刊印行世。今元祐本已不可見。南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有余姚重刻本,亦多殘缺。目前最好的版本是中華書局出版的標點本。注釋《通鑒》的有南宋史炤《資治通鑒釋文》和王應麟《通鑒地理通釋》,而以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最為詳備。嚴衍著《資治通鑒補》,對《通鑒》和胡注都有所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