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喜花饃
聞喜花饃,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的傳統名點,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種樣式的饅頭,因花式各樣而命名為花饃。聞喜花饃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已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完整的創作體系。 聞喜花饃有“花糕”、“花饃”、“吉祥物”、“盤頂”四大系列200多個品種。
聞喜花饃于2006年入選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展出。在2012舉辦的“中國·聞喜花饃文化節”上創造了四項世界紀錄。
特點
聞喜花饃口感筋道,其中花糕是聞喜花饃之最,重的可達近20公斤,分4層,最下面的是糕底層,其上為云團夾紅棗,再上是糕面兒。這3層是能食用的糕座部分。最上面的一層,圖案造型層,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神話傳說、愛情故事、花鳥圖案?;ǜ舛嘧魉投Y用,用在婚事中叫上頭糕,用在建房上梁上為上梁糕,祝壽,為壽糕,年節活動,叫布籃糕、節節糕。題材有龍鳳糕、四龍八鳳糕、十二生肖糕、石榴布籃糕、九獅(世)同菊(居)糕、大吉大利糕、招財進寶糕、雙喜臨門糕、狀元游街糕、魚躍龍門糕……花饃的圖案越復雜,食用性越差,欣賞性越強。
聞喜花饃的盤頂不可食用,它是祭祀活動中的專用品和擺在食籮頂節的面塑藝術品,有人物,有動物,體現了地方特色,面塑人物是比較普及的手工藝術。做花饃用的是北垣面,面白,筋實而韌道,與北垣麥質(地勢高,小麥生長周期長,光照足)和聞喜的制酵、揉面有很大關系。北垣饃不用發酵粉或堿面發酵,而用面酵。面酵是用玉米面做原料,工藝的尺度、環節準確掌握,制好面酵才可蒸出好饃。揉面,花饃用的面粉,選精粉,比一般饃要求高,用最細的太面籮篩過才行。發開的酵腐和面粉攪拌,加水起面揉面分合合分不少于八遍,揉出來的面要光亮,有彈性。和面摻適量的醋,蒸出來的花饃白嫩,光滑;摻糖水、奶水、蜂蜜,饃除甜以外還不易干裂,存放期長,麥香也不會受到影響。
歷史人文
在歷經千年的傳承中,聞喜花饃不僅被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還形成了獨特的制作技藝。包括:搓、團、捻、搟、剪、切、扎、按、捏、卷等十多道工藝,所用的工具包括搟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簽等。聞喜花饃的制作工藝有麥子的篩選、晾曬到面粉的加工,從制酵、發面到捏形、蒸制,成形和著色等。做出一個聞喜花饃,至少需4到5天,需要9大工序即凝水、籮面、制酵、揉面、捏形、醒饃、蒸制、著色、插面花,100多道小工序,全手工揉捏而成。 聞喜花饃在喜喪節典日常交往各種活動均可使用,分大花饃、對對饃、棗花饃、餛飩饃、石榴饃等等。大到重十多公斤,小的像棗那么大,常用的有2斤多和半斤多的?!坝叙x就有事,有事就有饃” ,在聞喜農村流傳著許多如剪紙、花饃、布畫、刺繡、草編等民間藝術,其中聞喜花饃流傳最盛,因為它始終和百姓的民俗文化緊密相連,從而形成了節日花饃、婚嫁花饃、壽誕花饃、喪葬花饃、上梁花饃、喬遷花饃等組成的較為完整的花饃體系。
聞喜被稱為“花饃之鄉”,聞喜342個行政村幾乎每個村都有制作花饃的巧匠,當地有“有饃就有事,有事就有饃”的說法。聞喜花饃除了食用外,還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其花樣繁多,搭配組裝成的花饃給人以活靈活現之感,其繁而不亂、鮮艷而不失協調的裝飾得到民間美術專家的青睞。
據當地老藝人講,清順治年間,聞喜人翟鳳翥任江西屯田道臺,一次他在巡查景德鎮時,路過一瓷窯,發現一對童男童女被五花大綁。他打聽得知這是一口新建的瓷窯,燒過幾窯瓷器都沒有成功,窯主聽信巫師之言,要用童男童女祭窯。翟鳳翥立刻制止了窯主的殘暴行為,同時叫來精通窯務的工匠整修火道,并傳話給夫人做一套花饃。開窯那天,祭桌上放著一套南方人從未見過的祭品:一對白胖的童男童女花饃和一尊火神爺式的棗花糕。幾天后,這口新窯燒出一整窯的好瓷器。
聞喜花饃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和民間的禮儀活動有著非同尋常的關系。它被廣泛用于節日、婚嫁、壽誕、喪葬、上梁、喬遷等諸多民俗風情活動中。不同類型的花饃有著不同的含義,如聞喜花饃的代表作“老虎火喜”,“火喜”是聞喜方言,意為“護攜”,是一個直徑為40厘米左右的大白饃,白饃頂上一朵鮮艷的花朵或童子,代表新生的嬰兒,一圈圍著十幾個頭朝外、大張口、憨態可掬的小老虎,象征虎保護孩子長大成人。如男女青年結婚時,新郎家要給新娘家蒸“上頭糕”花饃,待新娘出門時,新娘的媽媽要將“上頭糕”的根部一段裁下來,讓一對新人帶走,意為女兒應在婆家扎根,其余切成片分送給家族與鄰居,表示喜鳥兒翔遠了。給老人蒸的壽糕花饃,周圍有9只造型優美的獅子簇擁著一朵怒放的菊花,寓意“九世共居”。有些花饃還加進了傳說故事、神話以及戲曲人物等,增加了知識性和趣味性。如表現稷王出生的 《龍生虎養雕打傘》,表現河津龍門神話的 《鯉魚跳龍門》,戲曲故事《蘇三起解》、《賣水》、《舍飯》等。聞喜花饃中還出現民間剪紙通常所表現的生殖文化題材,不同的是由平面變為立體藝術,如 《夫妻餛飩饃》、《魚兒鉆蓮對對饃》、《石榴饃》等。
聞喜花饃有花糕、花饃、吉祥物、盤頂四大系列二百多個品種?;ǜ夥浅O瘳F在城市里的蛋糕,是圓形、夾層、上蓋合成的圓扁形花饃?;x是用圓形、桃形、魚形等面團作為花饃主體,出籠后插上所需面花。吉祥物多以動物為主。盤頂花饃仍屬于是祭祀活動中擺在食籮頂節的專用花饃,只能觀賞,不能食用。聞喜花饃制作過程要經過9道工序:首先用篩子、簸箕篩小麥,簸凈雜物,再用水淘洗,而后裝進竹籃或布袋放在陰涼處凝水,存放一日,便于麥粒皮與麥粒分離。第二步是專門選取精粉,再用最細的絲制面籮過一遍,去掉其中的粗粉粒和碎麥皮。第三步是選取少量特制酵母摻進一定數量的籠面,用水攪和后放在溫度適宜的地方進行初期發酵。第四步是酵面發好后,按蒸饃量的多少,摻進等量面粉,用溫水和勻后,進行揉制,至少要反復揉8遍,以瓷光有筋、軟硬適度為標準,軟硬度很重要,硬了蒸不虛,易裂口,軟了易變形。第五步是捏形,通常由大家公認的能婆婆、巧媳婦擔當,她們憑自己高超嫻熟的捏塑技術,依據提前商定好的花饃品種,主體配件分開捏制或一體捏制。第六步就是把捏好的花饃雛形放在溫度適宜的地方,用棉被蓋好,讓其適度發虛。第七步是開水上籠,急火上氣,籠圈封嚴,大小分蒸,落氣出籠。第八步是花饃出籠后,趁熱用食品色點染、描繪。第九步是待花饃晾妥后,根據形狀總體的需要,用竹簽插上陪襯的面花,組合成一個完整的面塑藝術品。
制作方法
原料
聞喜花饃的制作原料以北垣面粉為主,另有豆子、棗、胡椒等輔料。使用北垣面粉和北垣水制作的聞喜花饃是最正宗的。聞喜縣北垣地處峨嵋嶺腹地,此地盛產的小麥生長期比別處長數十天,生長周期長,粒大飽滿,麥質優良。用此地小麥面做出的饃,清香筋道、營養豐富,吃在嘴中,甜中帶香。不僅要用北垣麥子,同時要用到北垣的水。
工具
搟杖、筷子、竹簽、剪刀、梳子、菜刀等.
制法
切、揉、捏、揪、挑、壓、搓、撥、按等.
操作
1、選好原料后進入揉面的程序?;x用的面粉,在過去用石磨磨面時,取前兩遍的,選最好的精粉。講究的藝人還要用面籮過一遍才使用。
2、提前一個晚上發“酵水”,第二天將發開的酵水和面粉攪拌,加水起面、揉面。揉面最少不低于8遍,揉出的面要光滑而有彈性??稍诤兔鏁r在面粉中摻入適量的醋,蒸出的花饃白亮、光滑,還有的加糖水或牛奶、蜂蜜,這樣花饃不易干裂。
3、“醒饃”,即讓饃發發虛。把捏制好的面塑品放在熱籠圈里,再在籠圈中間放一碗熱水,用棉褥蓋嚴,保持適當溫度和濕度,使花饃制品不變形、不干裂、濕潤光滑。
4、待饃發虛后,即可上籠蒸制?;x上籠蒸制時需注意開水上籠、急火上氣、籠圈封嚴、不忘放氣、大小分蒸、落氣出籠等。
5、花饃出籠后,最后一道工序是趁熱著色,這樣可使顏色艷麗,不易褪色。待上好色晾干,需要組裝的還要用竹簽把輔助的部分與襯托的花瓣等進行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