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
青瓷(漢語拼音:Qingci;英語:Celadon),中國傳統瓷器之一。在坯體上施以青釉,在還原焰中燒制而成。早在東漢時期浙江越州一帶即有燒制,至唐代通稱越窯。唐代越窯青瓷為當時全國之冠。宋代龍泉窯、官窯、汝窯、耀州窯等都屬青瓷系統。歷代所稱縹瓷、千峰翠色、艾青、翠青、粉青等即是指這種瓷器。
陶瓷釉的呈色除燒成溫度外,還取決于釉中的金屬成分和窯內的火焰性質。若釉中氧化鐵的含量在3%左右,并以適當的還原焰燒成,就可得到青瓷。因釉中含鐵的多寡、燒成溫度的差異、對還原焰的不同把握,故青釉雖以綠色居多,但也有大批呈色偏黃、偏灰。
商周原始瓷器所施為青釉。東漢至唐代,均以青釉為主。入宋,隨著白釉、青白釉、黑釉的發展,青釉雖逐漸失去主導地位,但到明前期,仍占很大比重,并在海外極受喜愛。五代以來的北方雖有重要青瓷窯場,如五代北宋的耀州窯、北宋的汝窯和官窯。但以浙江為代表的南方長期是青瓷的主要產地,重要窯場有漢唐時代的越窯、甌窯,南宋官窯,宋元龍泉窯等,特別是宋代龍泉窯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將青瓷的幽雅之美發揮到極致。
與其他大批燒造的瓷器品種相同,青瓷產品包括餐具、飲具、存儲器、文具、玩具、陳設品和明器等,用途極為廣泛。青瓷的裝飾題材隨時代而異,裝飾手法則極其豐富。除各時代均占很大比重的光素無紋作品之外,大體上,漢到唐前期以捏塑、堆居多,唐五代,彩繪與刻劃較有特色,宋明以刻劃、模印成為裝飾主流。兩宋是青瓷藝術的高峰,以汝窯、官窯為代表的高檔青瓷往往光素無紋,以古雅的造型和溫潤的釉質取勝,成為中國瓷器藝術的重要代表。
受中國影響,古代東亞的不少國家均曾燒造青瓷,其中成就較高裝飾頗有特色的,約略相當于宋元時期的高麗鑲嵌青瓷。
為么什說青瓷是中國瓷的鼻祖?
中國的瓷器,大概可分兩大系:青瓷系和白瓷系。其中青瓷的發現時間最早,遠在東漢(公元25—220年)就有初期的瓷器出現。至晉朝(公元265—419年)瓷器已相當精美。青瓷可以說是中國瓷的鼻祖。什么是青瓷呢?那是由于色釉里面含有一定的氧化鐵,經過高溫燒成呈現青色或黃色(視燒成時火焰的性質而定)的瓷器。
古人用“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形容這種釉色的美麗非凡,著名的“柴窯”作品除了美麗的色釉以外,還有它特殊的地方,這就是古文中所載的“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扒嗳缣臁笔钦f色釉的色彩;“明如鏡”是說色釉的光亮;“薄如紙”是說胎骨薄的程度;“聲如磐”是說胎骨堅實細密扣之能聲音悅耳。如果真能具備這些特點,該是一種很理想的作品了,可是至今沒有發現它的實物??脊磐诰虻墓盘沾蓪嵨镒C明,我國元代以前的瓷器,大多數都是青色聲近似青色。青色來源于釉青,所以稱為“青釉器”。青釉器中胎質比較致密而符合“瓷”的標準的就叫做“青瓷”。我國古代瓷器的品種很多,但最先發明的是青瓷。從東漢直到清初停產為止,其問有1千幾百年的歷史。全國并有許多燒造青瓷的窯場,在南方有浙江的越窯、甌窯、龍泉窯等;北方則有河南臨汝的汝窯,開封的北宋官窯,陜西銅川市的耀州窯等。
那么,為什么中國瓷器先出現青瓷而不是白瓷呢?這主要是古代的制瓷原料及工藝所決定的。因為要燒制外觀潔白的白瓷首先要有合適的瓷土,特別是含鐵量比較低的瓷土。古代由于地理上的限制及科學技術落后等原因,只能就地取材,利用當地含鐵量較高的原料來制造瓷器,經過我們祖先長期的實踐,他們發現,利用這種含鐵量較高的瓷土也能燒制十分美觀的瓷器。其中燒成是關鍵,在氧化焰中燒成時完全成炒米黃,而在還原焰中燒成時,隨著還原性增強而釉色加深,由于一氧化碳懸一種還原性氣體,它能把釉料中的大部分氧化鐵還原成氧化亞鐵,從而使釉呈現美麗的青色,唐代詩人陸龜蒙曾用“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的詩句來贊美越窯青瓷。
先有白瓷還是先有青瓷?
中國的青瓷早在東漢晚年就已經出現了,而迄今發現最早的白瓷是河南安陽范粹墓出土的北齊時的白瓷。白瓷在中國出現較晚,比青瓷的出現,大約晚四百年。所以應該是先有青瓷,后有白瓷。
白瓷出現較晚的原因,一般認為燒制白瓷的原料不如青瓷易得,同時燒造工藝也較青瓷復雜困難。燒造青瓷的胎釉原料中的含鐵量要比燒造白瓷的原料含鐵量高,因而經高溫還原焰燒成時呈青色,而古代陶工對于原料的除鐵工藝不易掌握,所以要燒造含鐵量低的白瓷就更加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