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腐竹
高安腐竹,江西省高安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07年1月12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告《關于批準對高安腐竹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告》2007年第3號批準)高安腐竹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高安是腐竹的發源地。
高安腐竹是以優質黃豆為原料,用傳統工藝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種豆制品,主產地江西省高安市,以產地而得其名。高安腐竹生產加工歷史悠久,產品外觀油亮光澤,呈淡黃色,支條均勻,條內空心,品中,尤以久煮不糊而顯其長。具有較豐富的營養價值,蛋白質高達50%,脂肪達30%。
2010年6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高安腐竹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0年5月,經第四個中國品牌日“2020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線上評選,入選區域品牌100強榜單。
產地范圍
高安腐竹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以江西省高安市人民政府《關于明確高安腐竹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的建議》(高府[2005]38號)提出的范圍為準,為高安市錦河沿線的筠陽街道辦事處、瑞州街道辦事處、田南鎮、相城鎮、灰埠鎮、揚圩鎮、龍潭鎮、石腦鎮、祥符鎮、上湖鎮、蘭坊鎮、大城鎮等12個鄉鎮、街道辦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生產原料。
大豆。按《豆制食品業用大豆》標準的規定執行。大豆水溶性蛋白(干基)≥34%。
(二)生產用水。
高安境內錦河沿岸深井水(井深-20米以下),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
(三)工藝控制。
1. 工藝流程:
原料→選料→脫皮→浸泡→磨漿→濾漿→煮漿→揭皮→瀝漿→涼曬→烘干→檢驗→包裝→入庫
2. 工藝要求:
(1)選料、脫皮:大豆經過篩選,用鋼磨、風選剝去豆皮。
(2)浸泡:將豆片浸入生產用水中,春秋季浸泡了3至4小時,夏季2至3小時,冬季5至6小時。
(3)磨漿、過濾:將浸好的豆胚磨漿。加60℃溫水,分兩次過濾,加水量應使豆漿量為干豆的8至10倍,豆漿濃度控制在6.5 %至7.5%的范圍內。
(4)煮漿:采用蒸氣直接加熱至沸,維持3—5分鐘。
(5)冷卻:豆漿煮沸后自然冷卻,終溫不低于84℃。
(6)揭皮:豆漿煮熟后,注入成型平底鍋,漿液深度3—6cm,溫度82±2℃。每隔15分鐘揭皮一次。
(7)瀝漿、涼曬:揭皮后腐竹置于平底鍋上方瀝漿,瀝漿后置于通風的專用場地涼曬。
(8)烘干:涼曬后腐竹推進烘房烘干,時間一般為7小時,最高溫度<80℃。
(四)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色澤淡黃,光澤鮮亮,支條勻稱,條內空心,韌性好,久煮不糊,無異味。
2. 理化指標:
(1)優級:水份≤9%,蛋白質≥45%,脂肪≥25%。
(2)一級品:水份≤9%,蛋白質≥40%,脂肪≥21%。
專用標志使用
高安腐竹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高安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