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
文明(漢語拼音:Wenming;英語:Civilization),源于拉丁文“Civilis”,有“城市化”和“公民化”的含義,引申為“分工”“合作”,即人們和睦地生活于“社會集團”中的狀態,也就是一種先進的社會和文化發展狀態,以及到達這一狀態的過程。其涉及的領域廣泛,包括民族意識、技術水準、禮儀規范、宗教思想、風俗習慣以及科學知識的發展等等。文明擁有更密集的人口聚集地,并且已經開始劃分社會階級,一般有一個統治精英階層和被統治的城市和農村人口。這些被統治的人群依據分工集中從事農業,采礦,小規模制造以及貿易的行業。文明集中權力,并且將人類對自然的控制力作極大的延伸。
在人類學和考古學中,文明也可以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的經濟文化的地區,例如兩河文明、黃河文明。也可以指文化類似的人群,例如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
文明的出現
對于文明出現的判定標準,主要是城市(人群聚集)的出現、文字的產生、國家制度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是城市(人群聚集)的出現,可以說城市(人群聚集)是文明的標志?,F在一般認為,最早的文明大概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那里出現的。
社會學家路易斯·亨利·摩爾根將社會演化分為蒙昧(savagery)、野蠻(barbarism)及文明三個階段,以技術發明作為各階段的分界,他認為文明階段的代表性技術發明是標音系統及文字,可是也有學者認為此一分界太過狹隘,認為不能單純用文字來介定一個社會文化是否進入文明[2]。
文化變遷對于文明的產生有很大的作用。農耕方法的改變,勞動的分化,統治階級,也就是中央政府的出現以及社會階層的出現都是文明產生的重要特征。
傳說中的史前文明
關于存在史前文明的猜想有許多,但未得到學界公認。然而,留給后代子孫僅是神話,以及災難帶給人類痛苦的教訓。
- 姆大陸文明
- 亞特蘭蒂斯文明
- 雷姆利亞大陸文明
古代文明
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這段時期,被稱作是古代文明時期。
古代文明基本都以河流及流域為發源地。不同的時期往往由不同的文明占據,以地域環境大致分為:
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 又稱為兩河文明[4],發源于亞洲底格里斯河(Tigris)與幼發拉底河(Euphrates)流域(今伊拉克、伊朗境內)。兩河(Mesopotamia)文明也是有史可考的最古老的文明,其文明起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正式形成不遲于公元前3500年。當時生活在兩河流域的是蘇美爾人,建立了蘇美爾(Sumer)文明。之后陸續有阿卡德人、胡里特人、喀西特人、古提人、阿摩利人、埃蘭人、赫梯人、亞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馬其頓人相繼占據。兩河流域繼蘇美爾人之后最偉大的文明就是由閃米特人漢穆拉比建立的古巴比倫(Babylon)。美索不達米亞地區除兩河流域外還有卡倫河流域,誕生了埃蘭(Elam)文明。埃蘭文明的起源尚未探明,初步形成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
尼羅河文明 發源于非洲東北部的尼羅河(Nile)流域[5]:p.15,分為古埃及(Egypt)文明、庫什(Kush)文明。古埃及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大約在公元前3150年,上埃及國王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開始了史稱的埃及王朝時期,分為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第三中間期、后王朝等8個時期。庫什文明主要在尼羅河流域的努比亞地區,初步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
印度河文明 發源于南亞的印度河(Indus)與恒河(Ganges)流域。哈拉帕(Harappa)文明的開始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之前,最終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之前。吠陀(Vedic)文明的開始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最終形成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
黃河文明 發源于黃河中、下游地區,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形成于公元前1800年左右。從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與大汶口文化分別發展為各地多樣的龍山文化,進而出現二里頭文化、二里崗文化、殷商王朝與周王朝。
長江文明 發源于長江(Yangtze)的長三角、兩湖、川渝等地區,是這些區域文明的總稱,其早期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800年,大約形成于公元前2700年,分別由凌家灘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寶墩文化-三星堆文化組成。早期文明衰落后,長江后起的文化分別發展出吳城文化、巴蜀、荊楚、徐國與吳越等國。
愛琴海文明 發源于地中海東部的愛琴海(Aegean)地區,早期文明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米諾斯文明發源于東南歐的克里特島(Crete),又稱克里特文明,后被邁錫尼(Mykenes)文明所取代。
奧爾梅克文明 發源于中美洲(Central America)[6],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之前,形成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
古典時期的文明
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500年這段時期,許多文明進入繁盛時期,通常也被稱做古典時期。
拉登文化 凱爾特人在公元前6世紀的時候,創造的鐵器文化。
古希臘文明 在大約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300年間達到鼎盛,創造了燦爛的古希臘文化。隨著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古典希臘文化被傳到整個地中海地區和中東地區。
古羅馬文明 在公元前200年到公元200年間達到輝煌,建立了幅員遼闊的帝國。
印度文明 最繁盛的時期是公元前三世紀前后的孔雀王朝和公元四世紀前后的笈多王朝。
華夏文明 在大約公元前700年到公元前200年間(春秋戰國時代)創造了輝煌的文化。在大約公元前200年到公元200年的漢王朝時期,帝國達到鼎盛。
瑪雅文明 輝煌時期在大約公元前200年到公元800年間,為有文字的新石器時代文明。
關于文明出現的理論
文明是怎樣出現的?這對于哲學家和人類學家都是很吸引人的課題,因此也就有了很多的理論來闡述各自的觀點。大部分的觀點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中央集權的出現是文明存在的起點。因而研究中央集權的出現成為了一個焦點。但是所有的理論都還不能解釋所有文明的起源,它只能適用于部分的文明。
環境與社會的限制
這是美國人類學家羅伯特·卡內羅(Robert L.Carneiro)提出的一種理論。認為由于地理環境的影響,例如山脈、海洋對人類的阻隔,才產生了文明。由于人口增長而沒有擴張的余地,從而開始爭奪稀少的資源。這樣就導致在內部出現了階級,其中由統治者控制稀少的資源。對于外部就有了擴張的需要,這些都需要有一個中央集權的政府來嚴密組織。
灌溉系統(或者稱為水利系統)
卡爾·威特福格爾是這一理論的支持者,提出了最有力的證據。這種理論認為新石器時代的農民認識到洪澇災害雖然會毀壞莊稼,但是也能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因此開始修建水壩。然后用來灌溉農田。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便開始出現了專門負責管理灌溉系統的人。通過這種灌溉系統的集中管理,逐漸發展出最初的統治階層,文明由此產生。但是反對意見認為,當時一些興盛的城市,其灌溉規模很??;如果由國家管理灌溉,考古發掘的資料應該會更多,而實際情況相反。而且文獻中記載,當時的灌溉系統是有神廟管理,而不是政府機構。也有觀點說,灌溉工程是文明發展的結果,而不是起因。
貿易網絡
有種理論認為貿易在文明的發展中起著決定作用。在生態多樣化的地區,要獲得稀少的資源,就需要貿易機構來組織貿易,這樣就需要某種中央集權的形式。但是這種理論對于某些文明是正確的,對于另外一些文明卻不正確。
宗教信仰
這種理論認為宗教信仰對于文明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